随着5月20日越来越近,湖南长沙宁乡市回龙铺镇的莫海德和胡建明等农户越来越难熬。因为到这一天,当地政府要求他们必须将旅游干线两厢的农业大棚自行腾退、拆除。不仅是回龙铺镇,宁乡市委督查室对全市相关乡镇街道都发出了交办函,要求对旅游干线两厢农业大棚逐棚整改退出。(农民日报 5月16日)
不可否认,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湖南长沙宁乡市作为全国旅游强市,为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而开展旅游干线形象整顿未偿不是好事,毕竟生态的环境,靓丽的风景,整洁的容貌,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为打造靓丽的旅游形象,就对种植户合理合法、大力投入、精心经营且已经初成规模,效益初显的果蔬大棚种植等采取一刀切的限期拆除,除了种植户在经济上蒙受损失外,更会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姑且不说拆除大棚是否真能改善形象,提升旅游品质,作为政府机关来说,想方设法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强人民幸福感的出发点无庸置疑。但是为人民服务不能只是为“政绩”服务,只拍脑袋不动脑筋,制定政策、规划发展既要实事求是,更要去官气接地气,要更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把靓丽的旅游形象、光鲜的政绩,建立在损害群众利益的基础上,不只是工作方式的问题,还是作风不实的表现。
宁乡市坚决拆除大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旅游品质的规划外,最直接的理由是大棚有碍观瞻,大棚上的白色薄膜反光、影响交通安全以及大型养蛙场会带来噪音污染等。官方振振有词的说法和过于牵强的理由,正好暴露了当地相关部门工作能力不足、规划设计不完善的短板和服务群众意识淡薄的问题。如果从种植户最初在旅游干线两侧开始经营大棚果蔬种植开始,职能部门就把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引导大棚种植与旅游产业发展融为一体,相互相成,恐怕已经为全市旅游产业增强了新的风景线。
事实上,大棚果蔬的种植,不仅是普通农业,也是观光农业,在很多旅游地流行的大棚采摘园经营模式非但没有影响当地旅游形象,还成为旅游沿线吸引游客驻足消费的卖点,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品质。可以说,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品质与大棚果蔬种植,完全可以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退一步说,即便当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和支持果蔬大棚种植上有着更科学的规划和更好的前景,就拆除已经初具规模的大棚而言,于公于私也应该给予种植户更多的时间、足够的帮助和支持,毕竟即将成熟的果实和签定的土地流转合同,是种植户真金白银和辛勤汗水的投入,如果能让成熟的果实转换为经济效益,及时为种植户找到新的生产用地,不仅能发挥观光农业为旅游产业带来的积极作用,还能减少种植户的损失,这既是职能部门的职责,更是党员干部的工作。
无视种植户利益,甚至连拆除的文件依据都没有提供的情况下,以口头要求的限期拆除,除了给人变相强拆的感觉外,作风不实、权利任性也暴露无遗,难免会被群众吐槽诟病,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影响的同时损坏政府的公信力。
作为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不管是制定政策,还是落实措施,除了要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外,促进发展更不能以损坏群众利益为代价,即使项目规划与群众生产生活产生冲突,也要在妥善安排的前提下实施。服务群众,就要更多的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群众打交道要多一感情、少一些粗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纷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以民为本的意识,不仅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好办法,也是作风建设的必修课。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