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春节回乡:是谁的心在流浪?

[ 作者:孙扬帆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05 录入:吴玲香 ]

回想2017年从青回乡的感觉,再对比2018年回乡的感觉,两种心情:2017年,当坐上青岛至深圳T396次列车时,心中当真欣喜若狂,时隔一年,终于要回到自己的熟悉的故乡,见到自己一年未曾谋面的玩伴。16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在那一刻略显漫长,可下车时,当听到这一句“你到哪里”的家乡话,话音是那么亲切,感觉这漫长的旅程是多么的值得。可从2017年2月12日至2018年2月5日这一整年的外出经历,让2018年回乡热情变得不那么浓烈,甚至有些不情愿回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2018年2月6日,由于出现特殊状况,导致错过原本计划的上车时间,让原本有些烦躁的心情更加不耐烦,甚至产生了不回乡的叛逆想法,但想法始终只能作为想法,不能用于实际行动当中,最后还是买了一张站票勉强上了火车。

由于本身就没有上一年的热情再加上特殊情况错过原本预定的列车,使得这次的回乡之旅并没有那种归心似箭的强烈情感【编者注:人的情感是很容易变化的。上大学的第一年,第一次离开故乡这么久,归心似箭。再过了一年,这种感情就淡了,说明了什么?或许适应了异乡的生活,找到了感觉?或许故乡开始远离了游子的视野?】,上车之后找到乘务员换了卧铺之后便早早休息了。在快要到点下车时,又被告知本次列车晚点一个小时,而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在那里翘着二郎腿悠闲地听着歌曲,内心似乎很享受在列车上的感觉。听到广播再次喊出,“各位旅客,即将到达九江站,请下车的旅客带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车”,我才拖拽着行李尾随下车人群不慌不忙地往车厢出口挪动。

一出车站就听见有人喊,“哎,小伙子到哪里啊”,听到家乡话,我竟然头都没有抬一下。等我再坐车时,已是用习惯了一年的普通话询问,我像一个从外地过来的一样,对乡音再没有当初熟悉的味道【编者注:与上文呼应的一个信号】。再说,车站周边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车辆行人来往匆匆忙忙,道路拥堵不堪,来往的车辆寸步难行,这也使得车辆上的乘客也越发焦躁,时而爆出一顿粗口,最后在一阵阵骂咧声中我们缓慢地驶离九江市区。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了我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家。

回到家中,也没有像以往一样先慵懒地休息一阵再出去“活动”,而是放下东西便匆匆去了爷爷那里,看看一年没见他身体是否还算健康。远远的看见爷爷在那里锯木头,见到我时,爷爷脸上明显没有去年那种亲切感,也没有什么寒暄的问话,而是继续锯着手里的木头【编者注:爷爷的情感并没有发生变化,或许只是作者本人的情感发生变化后才观察到对方的“冷淡”。实际上或许去年的情感渲染氛围恰恰是作者本人的情感迸发而引起的,恰恰到今年时作者态度发生了变化,反而觉得是对方不热情了。此外,爷爷的情感或许就是庄稼人的本分,把热情放在心底。难不成希望爷爷放下手中里的活,跑过来热情相拥?由此可见,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恰恰是一种社会建构的后果】。一年未见,爷爷看着比去年瘦了不少,脸上的褶子也多了几道,皮肤更加黝黑了,看着看着心中竟有些感伤。

因为家中确实没有什么可以供人娱乐的项目,我便想着帮忙一起劈些柴火。挥动斧子重力一击,非常艰难地才劈开一块木头,看着地上三三两两散放的木材,这应该就是爷爷一上午的劳作成果吧。吃过午饭,没有待多久,便又匆匆回到自己家中,暗自神伤。爷爷三个子嗣,竟一点都不作为,我经常会埋怨新闻中那些不作为的子女,没想到现在居然会发生我自己的爷爷身上,或许这就是人家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也是中国人通常为自己的不作为而找的一种借口。这一晚我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到头就睡,即使疲惫了一天,晚上依旧无法入眠,不知道是期待第二天与故友相见,还是回到家中竟有些不适应【编者注:不再是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了,而是人本身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变化了,这个背后是作者本人已真切地“抽身故乡”了】。

第二天一早,便早早从被窝里抽身,果然南方的气温比北方相差甚大,早晨起床并没有觉得有一丝寒意,我想这以后会是我唯一想念故乡的地方吧【编者注:此言不虚。离开了故乡的人,又怎么回得去呢?惟一回得去的是成长岁月锻造的口味选择】。洗漱之后,匆匆下楼买了童年时最爱吃安徽的早餐小吃,炒粉,但是,不管是味道还是分量都大不如前了。

虽然是在一个乡村小镇,物价依然高得离奇,不过盲目的消费造成物价上涨,这是必然结果。小镇周边环境不得不说还是有所改观的,十字路口的交通灯也终于发挥了作用,来往的车辆也不像当初开得那么随心所欲,过往的行人也开始慢慢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虽然不能让每个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出行,但是既然出现带头人,就说明那些不文明的现象正在悄然改变。还有车站也顺利改建完成,这让来往县城的车辆也有了停靠的去处,来来往往也变得井然有序,不必再堵塞在路口,一言不合就与发生口角,闹得不可开交,这些都是我认为变化得比较好的地方。也让在去到县城的路上有一种欣慰的感觉,虽然变化很慢,但在朝好的方向改变着【编者注:乡村的文明出行风气往往是因为基础设施的改善而呈现正相关式提升】。

一个小时十分钟,到达了我们约定的地点。在车站候车厅巡视了一圈,应该是我先到了吧,在长椅上坐了几分钟后,实在按捺不住相见的激动心情,便到了车辆停靠站等候故友的到来,一辆一辆车停靠了,便直勾勾地盯着下车的行人,生怕错过每一张面孔,但是都没有发现那张熟悉的面孔。再也按捺不住这急切的心情了,犹豫再三后,我给他发了一个简单的讯息“堵车了吗”,没几秒钟,便收到回信“没,到了”。一回头,我们便在候车厅门口认出了对方,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发型没变,身高没变,体型没变,谈吐上还是像以前一样,把自己知道的都会详细地跟我说一遍,当时心中真是感觉,这样的感觉真好,仿佛又回到了我们的高中时代,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在旁边认真的倾听,不懂则问问,懂了便记在心中【编者注:人一生难得有几个“死党”,初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中结下的友谊往往成为人一生最温暖力量的源泉】。唯一我感觉有点变化的地方就是穿衣比以前要稍微讲究了一些。

见面后,我便提议去喝点东西,然后开始久别重逢的促膝长谈。找到地方,点好东西,我们就开始聊起我们这两年所认识的新鲜事,从学校的学业,我们的个人情感,他的股票投资,我的建筑工地,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时间很快过去,转眼便是午饭时间,我们又不得不开始找吃饭的地方,在县城转了一大圈,发现两年没来这里,居然感觉不到哪里有所改变,要说改变就是周边兴起了不少饭店,些许门店装饰更具特色。

对于吃的方面,我们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吃什么都行,不挑食,这也可能是小时候家庭条件的限制,而后培养了我们的这个好习惯。于是我们又开始为吃什么而惆怅,相互考虑对方的爱好之后,我点了三个菜,很简单,不过是为我们换了一个继续畅谈的地方。饭桌上可能是因为我已接触社会,或许身上已带有一些社会气,可能令我的老弟同学感到不适,但是出入社会终究都会被这种社会气所感染吧,因为我们要一直学习,一直成长才行【编者注:“社会气”三个字很有深意,此所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可首先要适应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成长本身的“相伴物”,更是人自身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饭罢,我们也没有坐车回到车站,而是选择步行,一路上我们继续交谈着,时而对县城周边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判,时而对周边的新事物进行赞美,在批判与赞美的谈笑中,很快便到了车站。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充实而美好的一天,也是我回到老家过得最开心的一天。

历来勤劳的劳动人民总被赋予朴实、奉献的词藻加以歌颂,而现在我却再不得那么认为,有些人甚至比商人还奸诈,这件事还要从那天我从合肥探望病人回来讲起【编者注: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此所谓“一言毁三观,一事化乌有”也】。那天下午三点左右,从合肥开往宿松的车才开始出发,到达县城的时候已经整六点,心中虽然已经知道从县城回家的车没有了,但是还是决定要过去碰碰运气。下车便听见有人喊着到复兴,但出门看见的却是一辆小轿车,看见车才反应过来被忽悠了,于是告诉我回去得150块钱,而平时来说只要17块钱。当我跟他讨价还价时,他又虚情假意的推辞说让我说价钱,对于那副虚情假意的我立即摔门而出,我讨厌这种中国式的绑架消费,而且是一种离谱的绑架式消费,那些被我们曾经歌颂的朴素的农民,他们也开始学着商人的奸诈,学着绑架消费,此时此刻我情愿选择在大街过夜。但是,后来很庆幸坐上了亲戚的顺风车,而后一路上,我又发现了一个令我反感的现象,来往会车的过程中,一路上竟无一辆车交替使用远近光灯,这在夜晚开车是相当危险的,极易发生车辆相互碰撞之类的交通事故。当晚回到家中,已将近九点。

年前的情况大致就这样过的。大年三十,还是像往常一样,平平淡淡,与家人的交流也变得少了,都是对着手机看电视的、玩游戏的、打电话的,手机让我们止步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与照顾,也许这也是当前许多家庭都面临的问题。【编者注:职能手机让生活更加方便的同时,让“低头族”问题日发复杂了起来】

转眼间,离回青就只剩两天了,回想起这几天,才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没有完成与朋友的约定,没有和三两个发小一起聚餐,没有和家人好好聊天。也许真是长大了,我们开始慢慢习惯把想说的事憋在心里,把想做的事当成麻烦淡忘。

通过这次回乡的种种经历,让我慢慢感觉,时代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在改变,我们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我们。但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起码还能坚守自己的本心,起码还能对身边的种种不作为而感到不适,感到厌恶,保留住内心对最真情感的忠诚【编者注:初心不变,是这个年龄回乡时的感慨。再过多年,我们还能这样自豪地宣布:我们的初心没有变了吗?】。亲人亦亲人,爱人亦爱人,朋友亦朋友,如此便知足矣。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原题目为《2018回乡见闻有感》,少数文字有订正。)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唐家弄潮儿(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3-0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