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渠道和制度保障。其中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到贫困村从事扶贫开发工作”以及“参加农业现代化建设”。(1月5日 四川在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亿万农民备感欢欣鼓舞,也让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成为当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然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关键在于做强“三农”工作队伍。那么,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青年干部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可以说,“青年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当前,农业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城乡差距仍然较大,需要继续推动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助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鼓励更多青年干部扎根农村,围绕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将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调动起来,让他们成为未来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毛泽东曾说过:“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青年干部大有可为。”青年干部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思维较为活跃,大批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的专门实用人才到农村去,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动力的关键。因此,实施“乡村振兴”要持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特岗教师”“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等计划,大力集聚一批基层急需的“三农”紧缺人才,破解乡村振兴在资金、技术、项目上的难题,实现农村真脱贫、不返贫。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因此,只有着力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干部”,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高质量的实施,才能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