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定制村官”培养计划,定向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永久牌”村干部后备队伍,探索出一条村干部培育新路径。(共产党员网 11月7日)
近百年来,我们国家为了改变乡村落后面貌,有许多壮志青年深入乡村,与农民一起探索农村发展的道路;早年有晏阳初、梁漱溟等前辈,近年有许许多多真心为农民服务的基层领导干部和基层人员。乡村需要他们,他们是党的子女,是可以带领农村老百姓走向美好生活的青年,比如: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农村边学习边服务的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等,这些人在农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看来,农村人才外流较多,“三农”工作队伍人员不够、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本领恐慌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发展,就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制度安排。首先,这支队伍要长期服务农村、扎根基层。不能是短期停留。在我国,不管是村支部第一书记还是大学生村官,主要都是一种短期任职,这些人并非从事三农工作的职业人员,因此所发挥的作用就有所差别。有些可能因为比较熟悉农村工作,在较短时间就作出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人缺少农村工作经验,进入农村后发挥作用有限。
其次,新时代的农村建设,需要引进大量城市外来人才。我们国家要多多鼓励年轻人才来到农村,毕竟他们是懂科学,懂技术,懂建设的年轻人,他们也是农村人民都希望。也是在当前条件下快速有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动力的关键。所以做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新青年下乡”等工作,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村干部,让优秀人才快速走上治理村务、发展经济的重要岗位。
最后,重视乡村治理、打牢基层基础,是古往今来执政者都必须抓在手上的大事。引进城市社区管理的先进理念,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完善村民自治组织设置,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建设,不断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水平。继续选派大学生“村官”,深入开展支农、支教等志愿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认真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形成合力推动农村发展的大好局面。针对这些问题,全国各地在努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不妨尝试探索“定制村官”培养计划,通过政策机制创新,大胆定向培养一支本地生源优先、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永久牌”村干部后备队伍,探索出一条能扎根农村的人才培育新路径, 为农村地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平武县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