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齐征: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作者:齐征 房韶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4 录入:吴玲香 ]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矛盾、新问题。如何与时俱进,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农村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增加了做群众工作的难度。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村民自治和村改居的推进,农村生产结构和农民就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农村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渐被打破,群众诉求利益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但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正在建立健全之中,相对滞后。二是因农村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征地拆迁、村务管理、干部作风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农村维稳工作压力较大。这些变化,客观上使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既成为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又成为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的时期,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比较困难的时期。

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做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随着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群众学习政策、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反映情况、诉求利益的手段日益多样化。而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在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的同时,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却没有随之提高,相反,在诉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只讲民主不讲法制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更有极少数人还产生了以闹维权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不良思想,甚至有个别人采用过激乃至违法方式进行利益诉求,给基层群众工作增加了难度,为农村社会和谐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

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新形势下仍表现出几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部分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不愿意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实打实地交流。二是知识素质上的不适应。一些基层干部平时不注意学习掌握政策,了解科技法律知识,做群众工作存在知识恐慌症。三是工作作风上的不适应。一些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较差,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对待集体利益缺乏公心,对待个人利益抱有私心,容易造成农村干群情绪对立。

农村群众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关键要从解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入手,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做好农村群众工作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这个资本是指自身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俗话说打铁须得自身硬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学习政策、通晓政策是农村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农民群众学习政策、掌握法律的途径非常广泛,许多群众对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征地拆迁等政策知识的了解一点也不比基层干部少。如果基层干部在政策法规的学习上不能做到先人一步、先入为主,不注重给自己经常充电,争当学习型干部,那么就必然落后于群众,做群众工作时就会被群众将军而陷入被动。

群众利益无小事,农村基层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真心换真情。既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又要教育群众,让群众识大体顾大局;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如子女教育就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种子化肥农药的购买、困难户生活保障、宅基地报批、村庄道路交通、计划生育措施等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问题。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以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工作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做群众工作要讲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随着村民自治和阳光村务的推行,广大农民群众不仅关注村务办理的结果,而且更加关注村务办理的程序和过程。因此,基层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在解决涉及群众利益诉求矛盾纠纷时,一定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不能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引起攀比和新的矛盾。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因此,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要学会并善于借力用力。一是要借政策之力。尤其是要用足用活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助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进一步夯实做好群众工作的物质基础;二是要借领导之力。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个别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历史遗留老大难纠纷等,基层干部要主动向驻片领导多请示、多沟通,以取得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其尽快解决问题。三是要借群众之力。基层工作在农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特别是地方上有一定号召力和威信的村民,他们的理解能力强、组织能力强,说话做事极富带动力和示范作用。

人心齐泰山移,有了政策之力、领导之力、群众之力,众力齐聚,相信我们的农村群众工作必定能真正实现事半功倍,赢得万人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鲁网淄博22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