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赵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何以促进共同富裕?

[ 作者:赵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25 录入:曹倩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双案例分析

一、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议题。当前,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相关性涉及面广,研究主题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时代性。如何正确认识与把握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方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当下的研究与讨论忽略了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与重要作用。实际上,共同富裕不仅要求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强调共享的可持续性(郁建兴和任杰,2021)。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路径依赖与政府短期政绩导向(夏柱智,2021)、集体成员公共参与积极性与获得感不高(林雪霏和孙华,2021)、资产开发路径单一与产业化经营滞后(陆雷和赵黎,2022)等问题,但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有鉴于此,为回答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何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时代之问,本文以山东省起南村和中郝峪村为例,采用归纳式双案例研究方法,在揭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试图探讨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关注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为理解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和内在机理,建立既能体现集体优势又能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以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多重困境

总体而言,发展集体经济,往往面临“谁来发展”、“如何发展”和“如何持续”的问题,本文将这些问题概括为主体困境、经营困境和福祉困境。

1.主体困境。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是实现农民组织化的一个可行途径。然而,在实践中,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面临政府或资本单边主导引致村集体与村民之间利益关系失衡、难以形成发展合力等问题。发展集体经济的主体困境可从国家视角、集体视角与农民视角来观察。

2.经营困境。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主体困境而来的治理问题制约了集体经济组织在集体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发展集体经济受到缺乏优质经营项目与经营人才的制约,难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3.福祉困境。为维护集体成员权益、实现共同富裕,集体经济组织应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福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集体经济组织缺乏稳定持续的经营收入来源的情况下,村庄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不断下降,这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消极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剧发展集体经济面临的主体困境。

(二)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尽管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但相关研究往往仅关注其经济维度,对何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尚未形成基本共识。在实践中,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也往往被简化为或等同于提高集体经济收入的单一增长目标(张立和郭施宏,2019)。为克服仅着眼于集体经济发展的经济维度的局限性,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本文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界定为通过良好的治理机制和制度安排处理好集体经济发展与村落社区发展的关系,以实现集体经济与村落社区协调发展、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可持续性,它包含三个维度,即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治理维度。

首先,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维度强调集体经济增长的必要性。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村社服务供给能力和社区财富水平。针对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经营困境,这一维度体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竞争性与稳定性,即如何实现集体经济更有效率、更稳健的增长。

其次,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造福社区,为本集体及其成员提供公益服务,提升集体成员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这一社会维度注重发挥集体经济在提高村社成员福祉水平中的作用,体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包容性与平衡性。

最后,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体困境表明,发展集体经济存在“治理赤字”问题。集体经济在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的可持续性目标的实现,需要集体成员的主动参与。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维度是指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各行动主体通过积极有效的交流协商,形成有助于促进集体经济增长的规则。这体现出集体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协同性。

(三)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

本文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概括为促进集体经济有效治理的主体生成机制、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价值共创机制和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价值的收益共享机制。

三、研究设计与案例描述

本文采用归纳式双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两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资料进行多维度、多阶段的采集与分析。综合考虑案例的典型性是运用理论抽样策略进行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山东省淄博市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启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之路(魏道南和张晓山,1998),在探索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模式和实现机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受地理区位、自然条件、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淄博市农村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村集体缺少经济发展活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淄博市积极盘活村集体资源、资金和资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生态观光、数字农业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涌现,发展成效显著,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长。

本文以中郝峪村和起南村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从两个案例村的初始发展条件来说,村集体都经历了从“空壳村”向“典范村”转变的发展过程。这为探究集体经济从共创到共享的长效发展机制和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现实样本。第二,两个案例村的带头人均以改革和创新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出发点,不断整合自主发展资源、提升内生发展能力,体现出发展集体经济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第三,两个案例村是在国家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前或作为第一批试点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在实践中两个案例村自主开展市场经营活动,自行培育经营管理团队,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实现滚动式发展。第四,两个案例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实践具有示范效应,是探索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典型代表。案例村有效破解了发展集体经济面临的三大难题,而且带动了周边甚至省外其他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机制的案例分析

(一)主体生成机制推动集体经济有效治理

1.村庄动员:形成集体发展共识。将村民组织起来形成发展共识,推动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治理的集体行动,需要村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国家政权建设和农村社会转型背景下,村民集体认同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基于对案例村的观察,笔者发现,这种对集体主义的认同主要基于四种治理逻辑。利益治理逻辑基于经济利益而形成,传统治理逻辑以传统乡土文化中的宗族观念和互惠互助为特征。对这两种治理逻辑,学界已多有讨论。此外,笔者调研发现,随着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推进,带头人的所想所为与国家政策倡导的一致性,强化了村民的集体主义认同感,形成了政策话语的治理逻辑。而在部分村民缺乏认同感的情况下,村民舆论会对不合作者形成某种约束或制约,由此形成基于村庄舆论的治理逻辑。上述四种治理逻辑体现在参与价值创造的村庄行动主体特别是带头人与村民的互动之中,共同构成了集体经济价值共创与收益共享的行动基础。

2.多方参与:整合自主发展资源。村庄有效治理需要资源保障,这既包括由土地盘活、资金整合、人才聚合等形成的经济资源,也包括无形的非经济资源。在整合经济资源方面,为破解集体经济发展中资源不足和缺乏发展后劲难题,两个案例村在国家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前或作为第一批试点开展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让资产变成股份,村民成为股东,村民可按所持有股份参与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此外,情感资源等非经济资源是推动多元主体参与集体行动的一类重要资源。笔者将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情感资源描述为集体成员在集体经济价值形成与创造过程中感受或体验到的情感。它既是集体成员作为村庄治理主体的一种社会资源,也是村民对集体行动满意程度的体现。

(二)价值共创机制带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1.资本积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整合、配置集体自有资源,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能力,可以打破集体经济对旧有系统结构的依赖。在起南村,村民收获的小麦和玉米的销售环节曾被控制在经纪人手中,村民在农业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地位。为摆脱这一处境,村集体选择了“先发展、后分红”的思路,通过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发展集体经济所需的资本得以逐步积累。同时,以资本积累延伸产业链,将发展集体经济嵌入产业链和价值链,摆脱了粮食销售环节控制在经纪人之手的困境,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与起南村不同,中郝峪村为有效配置资源,提出了“四轮分配”方案。十几年间,中郝峪村基于自有发展资源,因时制宜地调整资源配置与使用方式,推动了村庄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集体经济的发展韧性。

2.系统建构:重塑经营发展模式。为了实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变革的价值主张,整合外部资源并动员外部主体协同参与价值创造,起南村立足本地资源,与山东省农科院开展深度合作,引进优质品种和生物治虫等农业技术,建设数字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高品质试验田和优质小麦育种基地,打造智慧农业平台。这些系统性举措重塑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质量、产量双提高。在中郝峪村,村集体系统性重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以公司化统一运营方式实现的。村民根据各自能力和禀赋参与管家工作,形成了共同打造与保护中郝峪村乡村民宿品牌形象的合力。这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意义在于,村集体与村民的角色得到重新定位,价值共生共创的集体经济发展生态得以构建。除了发展特色美食、打造乡村民宿和传承传统文化,中郝峪村还将农事体验、定制化服务、生态康养等多种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产业,为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开辟了自我革新与突破的新道路。

 (三)收益共享机制促进集体经济价值实现

1.收益分配:体现村社发展价值。已有研究表明,当前农户与其所在集体内的其他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较为松散,农户依然以传统资产收益为主要收入来源,大多局限于单纯的产品或要素交易,少有机会参与村庄产业发展。这是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基本村情。笔者调研发现,不同于当下一些研究所注重的以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思路,注重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的比例是案例村提高村民收入和获得感的有效途径,这有助于推动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在村集体的收益分配中,两个案例村主要通过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营、卫生清洁和其他服务工作的村民定期发放工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初次分配。值得指出的是,在中郝峪村打造全村合伙机制的劳动分工格局中,本村村民与外村村民建立合作联结并向外村村民提供与本村村民相同待遇的做法,体现了他们对实现公平正义的规范性理想及其实践回应。

 2.公益服务:提高村社福利水平。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不仅包括增加村民收入这一个维度。全面推进村庄建设、实现公共服务的村民共享,同样是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方面。案例村的实践表明,实行以提高村民福祉水平为导向的收益分配制度,可以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平抑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后因村民之间收益不均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例如,在中郝峪村,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主要包括免费三餐和免费医疗养老保险等。一方面,免费三餐是村民福祉最直观的体现。从全国来看,村庄开办“幸福食堂”“长者食堂”的做法并不少见。与其他地区村民食堂通常只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做法不同,中郝峪村的村民食堂是面向全体村民的。另一方面,中郝峪村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的平等共享还体现在村集体为全体村民缴纳医疗养老保险方面。受访村民特别是上了年纪或者健康状况欠佳的村民说:“如果在其他村,可能(自己)生活都有困难,现在可好了,也不怕生病,也不怕吃饭。”这种与“其他村”相比、“我们村”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村社福利水平的提高,为加强村社成员的归属感、成功实现社会整合提供了条件。

(四)对案例村的进一步比较与讨论

不同于已有文献大多强调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维度,并将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简化为提高集体经济收入的单一增长性目标的做法,本文的案例分析表明,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多维度属性。首先,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治理机制和制度安排。案例村基于利益治理逻辑、传统治理逻辑、政策话语治理逻辑与村庄舆论治理逻辑,提高了村民对集体发展的认同,提升了集体成员参与集体行动的意愿。其次,针对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经营困境,两个案例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体现出集体经济发展的两种典型路径(赵黎,2022),在价值共创、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集体经济更有效率、更稳健的增长。最后,针对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福祉困境,两个案例村均在发展与富裕的基础上建立了合理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体现出集体经济组织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陈锡文,2022)。

虽然发展道路不同,但两个案例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建立起摆脱困境的发展集体经济的主体生成机制、价值共创机制和收益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集体经济的有效治理、提质增效和价值共享,体现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蕴含的多重维度和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尽管两个案例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具有“地方性”,但这种“地方性”实践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实施提供“地方性”经验的支持。这是本文案例分析的价值所在。

五、结论与启示

对于发展集体经济何以促进共同富裕这一时代之问,应从系统性视角来理解。笔者希望本文关于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蕴含的治理、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分析,有助于拓宽和深化人们对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为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促进集体经济有效治理的主体生成机制、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价值共创机制和助力集体经济价值实现的收益共享机制,既是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也是集体经济从“共有”走向“共富”“共享”的转化机制。本文通过揭示案例村从集体经济“空壳村”蜕变为“典范村”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阐释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在破解主体困境、经营困境与福祉困境的实践中,发展主体的持续在场、价值共创过程的可持续与收益共享的可持续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开放的、互为强化的动态发展循环,形成了村民与村集体合作共生、协同发展集体经济的价值生态。这既是集体经济发展主体参与互动与各类资源高效整合的互构一体化过程,也是推动集体经济实现由“共有”向“共享”转化、以收益共享实现村庄善治的过程。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提供了一种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性知识”。笔者希望这种源于“地方性”实践的“地方性知识”对丰富新型集体经济理论具有参考价值。为了使集体经济在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增强村庄自主发展、自主创造与自主治理的力量,建立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从长远看,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并非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集体经济稳定发展与持续善治的动态过程。只有从理解集体经济的发展困境出发,才能对这样一个事实形成共识,即处于改革深水区的集体经济亟须探寻一条可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对这条道路的探索,源自人们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与对社群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并且应以农民真正成为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为依归。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成员。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村经济》2023年第8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