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永萍:村部标准要不要一刀切

[ 作者:李永萍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30 录入:王惠敏 ]

今年暑假笔者在中部某县农村调研时发现,当地每个村都在新建或改建村部大楼,县委组织部要求全县各村都要对原来的村部进行整改,建成标准化的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新时期党建的阵地。

新建立的党群服务中心要求五个功能合一,包括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中心、群众娱乐健身场所、便民超市以及村卫生室。

各村根据人数的多少,建筑面积稍有不同,平均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200元的造价计算,500平方米就要花60万元,再加上10万元的办公设备配套,每个新建的村部至少需要花费70万元左右。其中,如果是新建村部,政府补贴30万元;如果是改建,政府补贴15万元。其余的经费需要村里自己想办法。政府还要求村里在3~5年之内化解这部分债务,且要制定如何化解债务的计划。

每个村具体是新建还是改建,不是村里说了算,县里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没有达到改建要求的,都必须要新建。笔者调研的一个村,总共只有500多人,长期在村的只有200多人,现在的村部是1座两层楼的民房,上面有3间办公室,下面有1间办事大厅,1间储藏室。村里只有3个村干部,这个面积已经足够使用。该村之前准备在原来村部的基础上稍微改建一下就行,以减少村级负债,但乡镇不同意,认为没有达到改建的要求,因此最后也只能异地新建。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形成新的村级债务怎么偿还?中西部农村村集体经济本来就很薄弱,不少村庄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勉强度日,一些村庄在农业税时期的村级债务还没有消化,现在新建村部大楼,又要给村里带来一笔债务,村干部有怨言,但又无可奈何。一些村庄有在外混得比较好的老板或能人,可以找他们捐赠一些,但大部分村庄没有大老板,只能靠村干部自己想办法。

二是建立标准化的党群服务中心是否有必要?当前中西部不少农村的基本现状是人财物大量外流,在村的人口不多,农民需要找村干部办的事情也不多。笔者调研所在的那个村,3个村干部每天都在村部上班,周末也轮流值班,但并非每天都有群众到村部办事,一个星期平均有两三个群众来。

那么,在这样的村庄,建一个规模大、标准化的村部大楼发挥什么功用呢?农民需要的不是漂亮宽敞的村部大楼,而是及时回应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村干部。并且,中西部农村农民大多住得很分散,除了在村部附近的农民有机会享受村集体的公共设施,大部分农民没事不会去村部。

三是基层党建的阵地建设如何更科学?基层党建阵地建设不可缺少,但不宜搞“一刀切”,更不能搞花架子。党建的核心还是在人,在于如何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如何让党员真正发挥其代表性和先进性。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半月谈》2018年第18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