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穆昭阳:历史记忆与景观呈现:村史馆里的红色叙事

[ 作者:穆昭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10 录入:吴玲香 ]

村史馆作为一种新的乡土景观予以建设,不仅彰显了地域特色,还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底蕴。村史馆不仅承担着记载村民历史记忆的功能,也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的呈现,将村史馆建设与促进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相结合,达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目的。江西村史馆的建设,要求发掘红色文化,展示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教育。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数家村史馆,有关红色记忆的展陈成为重要内容,使得村史馆具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作用。通过人物和史实、文献和实物等叙事方式,对传统村落潜藏的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完成了红色精神的当下叙事。 

保护村落文化传统,守护乡土记忆,需要每个社会个体的参与和具体行动。村史馆作为新的乡土文化空间景观,可以将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两者融入自身,并通过体验式参观和图文影音等方式予以解读。这对弘扬本土文化,深入挖掘整理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资源都有着积极影响。自2012年以来,为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江西省以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文化村落为重点,一直在积极践行村史馆建设。村史馆作为村落中一个小型博物馆,主要通过实物和图文资料展示村落由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为乡村文化的记忆与传承搭建了一个鲜活的载体,有益于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村史馆的建设定位于乡村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承载着内容丰富多元的文化记忆。红色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展陈对象,结合当下的社会语境和历史情境,完成了红色精神的当下叙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段文字颇为凝练,其中谈及革命文化的继承与中国精神构筑,而红色文化也应是重要的构成内容,尤其是结合地域自身历史所挖掘的红色人物、故事等,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革命先辈们战斗的足迹、胜迹、旧居、战地、遗物、烈士墓冢、纪念碑等红色景观,见证了那段不朽的红色历史。安源、井冈山、上饶、南昌、瑞金等承载了诸多记忆,江西村史馆的建设,红色叙事理应成为展陈版块的重要组成内容,更好地展示村落历史人物,完整地呈现历史,尤其是革命先辈的红色历史,这也有利于红色革命文化的建设和弘扬。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发源地,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共和国的摇篮,有着“红色故都”之称。长征从赣州于都出发,将军县兴国,瑞金也成为了极具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赣州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纪念场所: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中共赣南省委旧址、长冈乡调查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小布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等,以及新建立的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这些纪念场馆都成为构筑赣州红色历史文化的因子,而更为重要的是地域更为广阔的村落,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红色记忆,村史馆的建设无疑给这些散落的村落红色历史提供了展陈平台,促成了村史馆里的红色叙事。

村史馆以丰富的展品,可以将乡村历史进行浓缩,成为人们直接认识村落的窗口,便于以更直观地方式加深人们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村史馆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乡土文化景观,与原有传统的乡土景观,如民居、农田、菜园、风水林、道路、桥梁、庙宇,甚至墓园等,这些承载着千百年来农业文明结晶的村落景观,共同构筑出一幅和谐美满的乡村文化生态图画。村史馆的建成开馆,在展示乡村历史记忆的同时,也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村史馆作为博物馆的特殊形式,在收藏和展示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它对当代人的一个启发作用,建设村史馆的目的不是回顾历史,而是保护和传承古村落优秀的历史文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赣南地区的村史馆不仅展示古村落的建设沿革和历史人文,也致力于展览各式各样的传统民俗活动,在唤醒人们对古老民俗活动的记忆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古老文化的兴趣。

而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赣南村史馆的特色之一就是发掘本地的红色文化,展示红色基因,以开展爱国爱家,艰苦奋斗的红色教育。在白鹭村和夏浒村的村史馆中,都收录了革命战争时期本地的一些红色人物事迹和革命宣传语。白鹭古村不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诸多的历史建筑,也同时有着重要的红色历史。白鹭乡是赣县最早的党组织建立地,1930年3月1日,白鹭成立兴-赣-万边区政府,同年3月31日,中共白鹭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在白鹭古村成立。从此,白鹭的工农革命运动如火如荼。1931年9月红军成立赣县红色医院,院址分别设在白鹭村的太守敬公祠和龙头村的易氏宗祠。红军反“围剿”时期,白鹭作为苏区赣县六区所属地,是当时红军的主要活动地,毛泽东同志曾在白鹭福神庙主持红一方面军军团长以上干部会议,史称“白鹭会议”,部署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总体策略,最终成功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反“围剿”,白鹭因此成为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红色基地,为后人留下了浓厚的红色记忆。笔者最近正在进行的大坑村史馆调查,开国上将赖传珠与大埠暴动及其相关的革命历史文化,是一笔极为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赖传珠还是雷锋精神的首倡者,并亲自主持了新中国将领、元帅评定工作,很是值得宣扬。

而对于这些具有红色印记的传统村落,在赣南乃至江西还有很多,我们应从多方面保护和传承,让后辈对革命先烈和革命历史有深刻的认识。首先,要梳理这些蕴藏量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其所具备的红色精神内涵,从而作为地方红色文化育人和展示的基础,使不同村落对红色精神有所彰显,可以将其纳入到地方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编辑读物,传播红色精神;第二,通过建立村史馆或者纪念馆之类的场所或展馆,以图文影音等多元形式,为人们提供可以直观感受的红色文化与历史信息;第三,以已挖掘整理的红色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参与到发展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中,打造较为完善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在保护红色历史遗存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当的体验;第四,红色文化场馆具有纪念意义和革命教育宣传意义,要将红色资源共享化,不可“闭门待客”。同时也要保证其日常管理运作和场所维护,还要利用现代技术使其数字化,通过微信、VR等多元形式,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记忆在村史馆等村落人文景观中得以传承和纪念!

(作者简介:穆昭阳,山西阳泉人,男,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民俗学博士。研究方向:村落文化建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