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肖义:安化县农村电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作者:肖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1091 更新时间:2017-07-20 录入:实习编辑 ]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利用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围绕电商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

  安化发展农村电商的优势突出

  1.县情独特,政策条件具备。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县域面积4950平方公里,为湖南省面积第三大县,辖23个乡镇,总人口108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和林业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湖南省革命老区县、库区移民大县、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湖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和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等等。上级多项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对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活动开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2.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一是安化农特产品质优量多,茶产业异军突起。安化盛产茶叶、竹木、水果、畜禽、水产、油茶、山野菜等优质农林产品,现有农产品加工类企业139家。先后被授予“中国黑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湖南省林业十强县”等称号。尤其是安化黑茶历史悠久、古朴神韵,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明清两朝被定为贡茶,2009年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2010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化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被命名为“全国安化黑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入选百年世博(米兰)中国名茶金奖。2016年底,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发展至150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茶业综合产值125亿元,茶业税收2亿多元,推动发展茶农5万多户,黑茶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2万多人。安化县连续五年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黑茶产量连续十年位列全国县级第一,而且出现了黑茶、绿茶、红茶齐头并进的强劲态势。二是安化山水神奇秀美,旅游业发展提速。安化旅游资源集山奇、水秀、石怪、洞幽、林茂等特色于一身,资水贯穿全境,矗立千米以上高峰163座,拥有世界最大、距今六亿多年的冰碛岩层。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国家石漠化公园相继批准设立。同时安化为古梅山之域,祖先们创造了古老的文明史和奇特的“梅山文化”。2016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亿元,相继获得湖南省旅游强县、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胜地等荣誉。三是安化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县境内共有各类中药材263科、1277种,其中引入国家药典的药材248种,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药材品种27种。野生中药材资源蕴藏量高达3000多万吨,中药材种植基地30万亩以上,被誉为“中国厚朴之乡”、“湘中药库”。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正抓紧建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和安化中药材批发大市场,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进驻,中药材产业将成为安化强县富民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

  3.交通改善,通信高效便利。历届县委、县政府锲而不舍推进交通建设。全面完成国、省干线扩建改造,完成县到乡、乡到村道路硬化。二广高速安化段全线通车,益安高速、张新高速安化段明、后两年建成投入使用,交通条件显著改善。近5年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完成通信基站建设近2000个, 4G信号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全县已实现宽带和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光网覆盖率达90%以上。

  安化发展农村电商的基础良好

  1.县域电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依托县供销系统,以安化广聚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服务主体,筹建安化县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乡镇服务中心(23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356个),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并在今年村委换届选举中增设了一名35岁以下懂电脑的便民服务员,依托“益村平台”的建设,拓展村级服务站点代收代缴、代买代卖、小额信贷、生活服务以及政务一体等功能。

  2.各行业领域电商平台踊跃进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控股的供销e家、淘宝网、湖南邮政邮乐网等优势平台率先与我县合作,打造地方特色平台。其中淘宝“特色中国·安化馆”2015年12月15日正式上线运营,为湖南省第12家地方馆、第5家县级馆,益阳市第一家县级特色馆,吸引3000多家商户入驻,实现平台关联收入3500万元。湖湘商贸、农村淘宝、我连网、智慧旅游等近20家知名电商平台纷纷抢滩安化,创建以大宗农产品交易为重点的安化地方平台或县级运营中心,大力拓展特色农产品“上行”渠道,为穷乡僻壤打造“市场直通车”。

  3.电子商务应用普及迅速。电子商务全面融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手机APP等移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安化茶叶、冰碛岩、中药材、竹木等特色产品生产企业加速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全网、全渠道拓展线上销售活动,并形成了一批特色产品品牌旗舰店,打造了白沙溪、中茶、阿香美等网上知名品牌,安化黑茶位列淘宝全网茶叶销售第一位。截至2016年底,我县注册登记电子商务企业310家,个体户网店达2000家,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网络零售用户超过30万人,电商销售额突破5亿元。我县电子商务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行业需要,及时成立了县电子商务协会,促进了行业发展和行业自立。

  4.电子商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大力开展电商人才引进和培训。我县电商平台和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每年培训电商人员6000人次以上。二是物流配送支撑体系日益完善。以邮政为主体,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在全县433个村(社区)建立的村民服务中心与电子商务村级服务中心、村级代投中心有机结合,将邮政与安化本土物流公司、顺丰、中通、圆通等实行战略合作,以村民服务中心为阵地,将县城快递包裹直接配送到村,将农村农副产品直接运送到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电子支付服务及时跟进。建设银行安化支行、邮政储蓄银行安化支行、安化农商银行等银信机构不断创新服务产品和方式,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新兴支付服务发展迅猛,第三方电子支付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交易支付金额接近20亿元。

  安化今后农村电商的主攻重点

  1.健全农村电商推进机制。一是政策支持:成立了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安化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7-2019)》、《安化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全县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工作要求,并在财政、金融、用地、人才培训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扶持措施。二是资源整合:设立电商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整合部门项目资源,每年统筹1000万元以上资金连续支持三年以上。统筹邮政、供销系统及各电商平台企业资源,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整合政务、农技、电信、邮政、就业等方面服务,让村民享受便捷服务。三是人才战略:我县实施“5133”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引进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整合扶贫、人社、农粮、教育、残联等方面培训资金,以及第三方电商培训机构和电商企业人才资源,确保每年培训电商人员1万人以上,完成电商精准扶贫“百千万”工程任务。

  2.制定农产品上行措施。一是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以安化黑茶为地域性标志产品,引领创建安化腊肉、安化柑橘、安化药材、安化旅游等众多安化品牌,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和实施原产地保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公共品牌,组建县级农业产业发展公司,聘请专业运营团队,开展安化黑茶、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等品牌策划、工艺提升、包装设计、营销推广,构建公共品牌并授权给符合标准的企业和农户使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切实抓好国家安化黑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扶持农特产品、种养大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速实现网销农特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凸显县域特色。结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切实抓好农产品信息采集、产品质量认证,三年内培育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的特色生产企业100家。三是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建设。发挥安化县生态优势,对农产品品种、品类进行市场分析,培育适销对路的区域化品牌,并建立农产品分级、包装、预冷初加工配送机制。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引导和鼓励县域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在京东商城等成熟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专营店;通过农村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大力培育地方电商平台,支持安化电商网等本地电商平台企业发展,制定奖励办法和优惠政策。鼓励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实力雄厚的电商企业合作,推动强强联合,加快农产品上行。

  3.推进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高标准开展电商精准扶贫,电商精准扶贫实施“百千万”工程计划。计划三年内扶持打造100个扶贫网货品牌,建设1000家智慧乡村旅游扶贫网店,扶持10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设电商网店。一是电商扶贫政策支持。成立了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安化县精准扶贫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意见》等系列扶贫政策文件。设立县乡两级产业扶持发展基金1亿元,重点支持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二是实行电商产业扶贫。根据精准识别中因产业致贫的6500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引导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建立帮扶合作社或贫困户自建农产品生产基地,引进电商平台构建网络销售体系,形成“电商平台+合作社+贫困户+农产品”的产业扶贫体系,把贫困户变为股东,把农产品变为商品,让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三是实行电商智力扶贫。鼓励电商企业为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一名电商骨干人才,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电子商务免费培训,县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4.加快建设高标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按照县城总体规划要求,选址县城北高速公路互通出口,利用原湘华机械厂闲置厂房及周边区域近2000亩土地,改造建设集电商平台、电商物流、电商培训、项目孵化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全要素覆盖,引导500家以上电商平台和生产企业,2000家以上网店及创客集聚,将其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5.建设高效安全物流网络体系。明确县域物流实施主体,结合智慧城市建立物流信息中心,整合县内物流企业、快销品企业资源,建成统仓、统配、统送的分片、分线安化物联网络体系。形成以梅城为中心的前乡物流配送片区、以东坪为中心的后乡物流配送片区、以平口为中心的库区物流配送片区,实现以中心为根据地,将周边乡村串联起来,科学规划的物流线路。结合县交通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改善乡村道路状况,城区区域负责、村级代投解决农村电子商务链中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研究出台激励政策,促进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建设,建立起全面、高效的新物流网络体系。

  (作者系安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月刊 《研究与决策》 2017年第5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