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热点话题 > 农业供给侧

“互联网+”助推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

[ 作者:周文其 秦宏 程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1 录入:吴玲香 ]

网上买农资非常方便,不会耽误农活,而且种类多,选择空间大。不仅包邮,厂家还补贴运费和搬卸费。我一口气就买了20吨化肥,比到实体店买便宜几万元,还省了跑镇上拉货的麻烦。周助文是江西省进贤县的种粮大户,今年他种的500亩地所需的化肥全部网购,电商企业直接把农资运到了他家。

目前正值春耕时节,周助文的轻松便利源自中国多家电商企业正大力布局互联网+农业。以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企业旗下的农村淘宝为例,去年此时,其覆盖范围还非常小,而在今年已分布中国250余个县市区,村级服务站点超过1.2万个。

业内人士分析,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程度不断提升,将使农民更便捷优惠地获取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新需求与供给侧有效衔接;优化生产业态,不断提高供给水平,进而助推中国农业实现供给侧改革。

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正在审议讨论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指出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江西区经理李力说,目前农村淘宝线上已集结了包括正大财团、荷兰皇家帝斯曼、中农化等数百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商,今年春耕期间预计达全国10亿元农资销售额。

电商加速进入春耕市场,使传统的农资买卖习惯发生变化。农民购买农资更加便利,品种选购更多元化,将极大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推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提出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下乡双向流通格局。而农村电商的发展,正改善了中国农产品的供给条件,在农产品与城市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条指尖上的快速通道,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江西省瑞金市电商经营户黄日洪在农村e邮网、淘宝及微店3个电商平台上,销售赣州脐橙、莲子、冬笋等原汁原味土特产。这些土产品都是赣州过年时必备的食品,很多在外地的老乡都来购买,销售额由平时的每月3万多元骤升到5万多元。黄日洪兴奋地说。

农村土特产在网上热卖,得益于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财政部、商务部确定了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拿出20亿专项资金,帮助这些地方建立电商孵化基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等。

不仅能直接购买农产品,消费者还能够借助网络直接参与种植过程,满足对农产品健康、绿色的新需求。

只要点点鼠标,就能租下一块地,成为江西省万年县的地主。当地一些生态农业公司纷纷推出互联网私人定制农场项目,农场安装了24小时无线监控摄像头,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水稻生长。地主可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农耕细节,享用自家稻田种出来的原生态鲜米。

现在定制农业越来越受青睐,电子商务和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则为定制农业提供了更肥沃的发展土壤。互联网私人定制农场项目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借力电商促转型升级的一次探索。郑风田说。

各地政府也在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农业的智能管理、流通销售及新业态的升级。比如,江西省正在建设完善农业物联网、农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上海市围绕互联网+农业工程重点打造都市农业科创中心项目也已启动。

“‘互联网+农业是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未来政府应该继续关注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变化,推动二者更好地结合,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郑风田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