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在此之前,中国乡村之声和《致富青年帮》节目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向全国各地的听众和网友征集全国两会“三农”领域最关心的问题,大家发来了超级多的问题,内容涵盖农民增收、结构调整、农业补贴、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许多方面。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采访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为朋友们解疑答惑,发现两会中的财富商机。今天带您聚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种什么
农民有困:
陕西省神木县万镇镇李家峁村村民李强:
“我今年29岁,在店塔镇的一家私企上班。我的老家在丘陵地带,现在村里撂荒现象严重。政府也在努力,希望进程快点吧,我们年轻人才有信心返乡创业。”
代表委员怎么说: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科技的创新能够推出更优良的品种、更先进的栽培技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要进行农业的组织创新,在一家一户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耕地的流转集中,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专家给建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
“在这个时期,老百姓对农产品、食品最大的关切概括起来是六个字——优质、多样、个性。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相对别的行业或者别的领域来讲,尽管改革要求很多,但最突出、最重要的是绿色安全和放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如何从需求开始调整
农民有困: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的魏德东:
“我现在承包了3000亩地,主要是以种粮食(小麦和玉米)为主,近两年玉米价格下滑造成秋季种植效益比较低下,国家也在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我今年计划调减玉米面积,改种大豆和花生玉米间作。”
代表委员怎么说: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
“从需求侧来讲,我们确实需要很大的粮食数量,所以过去要先保证吃饱,没有太注重小麦的高筋和加工面包的品质小麦,但是现在粮食过剩的问题出现,在过剩的条件下没有优质,只有不协调的时候、稀缺情况下,才有优质。”
专家给建议:
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
“要用互联网来富农。它在生产上能够实现节本成效,能够让农产品‘飞’出乡村,把村子推向世界。贫困地区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实现‘弯道超车’甚至‘变道超车’,这是一个历史机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怎样调结构
农民有困: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的魏德东:
“我准备一是把面积进一步扩大,改种一部分大豆和小杂粮,减少秋粮玉米价格下滑带来的风险;二是科学地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把小杂粮的质量提上去;三是针对市场,逐步实现产地和消费的无缝对接。”
代表委员怎么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
“除了农产品市场,还有哪个产业的市场是在不断扩大的:这么明显且刚性的需求,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机遇。宏观上来讲,对生产者、经营者、加工者都很好;对于农业来说更是供给侧,只要生产出好东西一定会有人买。”
专家给建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
“总体上来讲,通过‘三区、三园和一体’的建设,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把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聚集在一起,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区’就是粮食生产的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产品能够保持基本自给、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三园’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乡村之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