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全域美丽乡村重构希望的田野

[ 作者:周楠 苏晓洲 阳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02 录入:吴玲香 ]

农村空心、农户空巢、农业空壳,是横亘在很多地方面前的一道难解之题。在湘赣边界,湖南省浏阳市却有另一番景象:绿水青山间散布的一栋栋农家小院,窗明几净、精美别致;洁净的沥青路延伸到家门前,房前屋后红花绿树环绕;摆几张木椅,乡邻坐在一起喝茶,爽朗的笑声四溢。近年来,浏阳市不搞大拆大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让很多山乡面貌焕然一新。

公共服务向农村腹地延伸

记者驱车出长沙东行,都市的喧嚣逐渐褪去,山水诗人笔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风情画卷次第展开。

一进北盛镇亚洲湖村,就看到月牙湖波光闪动,湖水清澈见底。过去亚洲湖可没这么漂亮。亚洲湖村村支书罗新德说,前些年大家都忙着挣钱,对村里建设和管理不太上心。

如今的亚洲湖村,有山有水,院落干净,道路整洁,宁静清雅的农家书屋,宽敞明亮的室内篮球场,现代化的自行车驿站,沿着村道绕村一圈,竟不见一片纸屑。

亚洲湖村的景象,只是浏阳市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2011年,浏阳启动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2013年,又启动环境整治精品线路和幸福屋场创建。各乡镇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改革为动力,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园区企业积极性,推进村容整治、造绿行动、道路畅通、水系净化,垃圾处理设施、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实现全覆盖。

除了硬件设施逐步改善,全域美丽乡村更助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城市管理向村组延伸:宽带实现村村通,安全饮水村村有,文体娱乐村村动

在官渡镇竹联村,记者偶遇两名群众城管,他们正挨家挨户检查卫生。老人独自在家的,他们还帮忙做点家务。竹联村村支书吴敬芳说,村里建成幸福屋场后,5位村民自愿成立群众城管队,分文不取,每天两次义务巡查,督促打扫卫生,禁止乱搭乱建,提供各种志愿服务。

村容村貌好了、基础设施强了,久违的乡村群众文体活动重出江湖。在亚洲湖村,前不久举办了一场篮球赛。亚洲湖村等9个村组成立9支篮球队,分为AB组打了24场比赛,每场比赛都人气爆棚。座无虚席,连围墙上都站了人。为篮球赛做文明劝导志愿者的村民苏小凡说。

截至今年10月,浏阳市32个乡镇(街道)中,共有7个获评国家级生态镇,19个被评为长沙市环境卫生十佳乡镇我们要把美丽乡村从盆栽变成风景3年内升级打造300个示范幸福屋场、100个示范村、10个示范乡镇,由点到面、全域覆盖,把浏阳城乡建设成全域花园、全域景区。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说。

产村融合促进农民安居乐业

在浏阳的幸福屋场,夜幕降临后,老人在广场上散步跳舞,年轻人在运动场上龙争虎斗,儿童在父母身边打闹嬉戏,山乡僻壤生机盎然,一扫过去空心旧貌。浏阳市农业局副局长廖上鉴说,农村发展跟浏阳的县域经济发展是离不开的,产业基础好,农民才能就近就业。

沿着浏东公路,记者来到桂园村,只见农副产品琳琅满目、亲子互动项目精彩纷呈,很多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制作果脯、泡菜、米糕、糖糍粑。走进田野,还可以采摘水果、钓鱼、喂鸡、种菜、户外拓展等。

在相隔不远的古港镇梅田湖村松山屋场,农庄经济发展起来后,吸引了大量村民返乡,留守问题迎刃而解。村民杨春华和丈夫已在外打工20多年,去年家里人给她打电话,说现在好多游客来村里,问她要不要回来做点小生意。她说,当时犹豫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回家重拾祖传手艺,在村口做特色小吃。

蜂拥而来的游客带火了生意,高峰期一天毛收入竟有3000元,一年下来,赚了10万多元,比外出务工收入还高。挣钱、照顾老人和孩子两不误。杨春华脸上笑开了花。

以发展乡村旅游、园区工业、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等促进产村融合,让浏阳越来越多的屋场人实现了就业创业。廖上鉴说,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5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5亿元,分别增长20%22%,并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也开始由转变,浏阳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路径。

人人参与增强公共意识

随着生活环境的大改善,久违的淳朴民风正在回归。行走在一些村子,迎面走来的陌生村民面带微笑,跟记者像熟人一样打招呼。有的村民还聊上几句,热情招呼你到家坐一坐,拿出零食和茴香茶招待。

在很多幸福屋场博士榜”“孝子榜”“道德模范榜是村里的标志性文化景观,有的还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服务站外墙成排挂着义工们捐献的自用自还公用雨伞,虽然使用频率很高,但很少丢失……

沿溪镇沙龙村村支书谭应梅拉着记者去参观村里的学子榜我们把考上大学的孩子都张榜公布,让子子孙孙都能看见,让一代代孩子有榜样。他又带着记者去看村里的榜样栏,介绍村里淳化民风的秘诀。现在村民很重视孝道之星、友善之星、诚信之星、学习之星、创业之星等的评选,不论你收入多高,只要道德不过关,大家都不会投你,越来越多人崇德向善。

记者发现,伴随着文化传承和弘扬淳朴民风,农民公共意识增强,使浏阳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沙市镇秧田村,在多年前的建设中,经历过办事人心不齐、集资难。这几年,村里修路、绿化、建广场、建运动场,除了财政奖补的200万元,村里没有借一分钱的债,全部由村民自主解决。

党员企业家罗平第一个捐款,一下就捐了120万元。村民罗建购儿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靠着奋发努力经营织布生意挣了一些钱。他主动要求担任屋场建设负责人,不仅劳务分文不取,自己还捐款50万元。

我们的建设,不光有钱人积极,经济状况一般的村民也很积极。走在秀美的村道上,秧田村村支书罗泽其指着村口一个大花坛说,这里是人字形路的交叉口,以前是村民罗洪平的菜地,听说这里要建绿化带,他二话不说,就把地无偿捐出来,还主动要求做维护绿化带的义务责任人。

在条件堪比市级运动场的室内篮球场,看着孩子们在运动追逐,罗泽其感叹建设过程中开的50多个会、流的许多汗水是值得的。只要人心齐、民风好,每个人都愿意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出资出力,我们的美丽乡村就永远有希望、有前途!罗泽其说。

浏阳市农业局局长黄永忠说,目前浏阳的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村民自筹部分占总投入的80%以上。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