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电商助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 作者:王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14 录入:吴玲香 ]

农村金融一直是薄弱环节,但市场巨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三农”金融缺口高达3.05万亿元。

在电商下乡过程中,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看到其中的契机,纷纷推出了农村金融产品。“村淘是我们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入口。”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村淘体系,蚂蚁金服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业得到了巨大的本地化支持。

市场空间大

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目前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面对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供销社等机构放贷审批时间长且慢,难以满足农户融资需求。这也为创新型金融公司留下了巨大市场空间。

农户贷款难的症结在于征信。而大量的电商交易数据以及村淘点、服务站的触角延伸,可以在征信方面有所作为。目前阿里巴巴村淘共覆盖全国29省300多个县近1.8万村点,拥有近2万农村淘宝合伙人和淘帮手。

村淘点是阿里巴巴布设在农村的物流、信息网络的最小节点;村淘合伙人则是网商银行线下信息的收集人员,负责对申请贷款人的资质进行初步判断,进行贷前基本信息搜集。

目前,蚂蚁金服向“三农”用户提供旺农贷、旺农保、旺农付三大类金融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25省250县近6000个村点开展农村贷款业务。蚂蚁金服累计服务超过2200万“三农”用户,累计提供约2800亿元资金扶持。

仍在培育期

通过电商契机开展农村金融,阿里、京东已占先机,但农村金融市场仍需培育。蚂蚁金服副总裁袁雷鸣坦言,淘宝网差不多过了十年才大规模收获利润,支付宝前期也是没有大规模盈利,对于农村金融发展需要耐心,三到五年内可能都处于投入期。

根据社科院蓝皮书,2015年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规模为125亿元,到“十三五”末,“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

这吸引了不少新进入者。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宣布以“三农”领域为重点的P2P平台不少于20家。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三农”互联网金融有望爆发式增长。

农村金融市场相对于城市来说有更多不可控因素,风险防控仍是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来看,“三农”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需要各级政府从源头上强化金融监管,构建“三农”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分析人士指出,相对于众多规模较小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大佬深耕金融领域,同时切入到农村生产、物流、信贷等产业链条,构建农村生态圈,风控方面更有优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手机和讯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