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发挥综合考评“指挥棒”产管结合标本兼治

[ 作者:江西省农业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7 录入:吴玲香 ]

2015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合格率达到98.5%,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共有全国绿色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9个,绿色有机农产品1248个;创建3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5个省级绿色有机示范县;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7万家次,查处问题360起,责令整改348起。

近年来,江西省坚持产管结合,注重标本兼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现总体平稳、持续向好的态势。具体而言,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用好考核指挥棒江西省充分发挥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评这个指挥棒的作用,科学设定考核标准,树立考核风向标,构建了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方面,省、市、县政府每年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属地监管责任。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方面,建立了抓行业必抓安全,抓生产必抓安全的机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监管体系。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上,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政策扶持挂钩,对有不良记录的生产者,列入黑名单管理,在争取项目、开展认证、产业扶持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念好发展绿字经依托江西省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绿色为引领,以百县百园为载体,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全省共有全国绿色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9个,绿色有机农产品1248个,居全国前列;创建了3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5个省级绿色有机示范县。构建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脐橙、猪肉、茶叶等农产品,初步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三是出好监管组合拳一方面,江西省始终以零容忍态度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坚持严查、严管、严惩不放松,围绕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15年,江西省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7万家次,查处问题360起,责令整改348起。另一方面,江西省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开展了蔬菜、水产品、猪牛肉、禽蛋等风险预警,提出了控制措施和技术规范;健全完善了上下互通、分级响应、联防联控、科学处置的应急管理体系,举办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得到了国务院应急办的充分肯定。

四是打好治理攻坚战。一方面,江西省注重净化产地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开展了农药减量、化肥零增长、养殖污染防治、农田残膜污染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农业清洁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等八大行动,去年全省绿色植保和统防统治应用面积达到4160万亩,示范区农药用量减少了2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6824.2万亩,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折纯量)9.7万吨;全省新改造畜禽养殖场1200家,每年减少粪污排放2000万吨。另一方面,江西省注重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强化对各类农资生产、流通、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坚决杜绝三无产品、违禁物品等流入种养环节。

五是筑好基层保障网针对基层人员、经费、技术三缺的问题,江西省从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入手,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通过三定向计划,招录了一批基层岗位人员,充实了基层一线监管力量,较好解决了基层监管机构缺人员的问题。按照县级不少于30万,市级不少于100的考核标准,推动各地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2015年落实经费9700万元,提高了市县经费保障能力。启动实施了唤醒工程,采取一对一、手把手、面对面等方式,开展基层检测能力落地培训,让躺在实验室的仪器真正活了起来、转了起来,检测人员真正检得了、检得准,提升了基层检测水平。当前,江西省确立了乡速测、县定量、市监督、省预警分工定位,初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农产品监测网络。

(文章来源于2016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6030507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