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方典昌:发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

[ 作者:方典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3-18 录入:王惠敏 ]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分为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节点,但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急于求成,不自觉地将时间跨度为30年的历史性任务放到短时间内来考虑。新形势下,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特别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对集体经济、城乡融合发展等科学设定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稳扎稳打,确保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一、关于集体经济:应着力发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的股份合作的新型集体经济

当下,基层各类涉农文件存在言必称集体经济现象,动辄设置集体经济考核指标,出台考核办法。但新形势下,亟需明确发展什么样的集体经济,应着力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型集体经济”。所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以农民为主体,相关利益方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的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清晰的成员边界、合理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平等协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形态。一是历史地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初级社和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到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2015年开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明晰产权、股份化改革的路线逐渐清晰,新型集体经济宜沿着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子继续推进。二是从发展实践看,各地逐步涌现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雏形。三是功能定位上,新型集体经济应更注重“富民”功能,即主要精力放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集体带领农民增加收入上,兼顾解决村两委“无钱办事”难题。四是方式方法上,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可探索以村或镇域为单位注册成立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股东,开展实体化运作。具体可借鉴浙江临安区做法,探索将企业经营的理念与营运的方式用于村庄经营。

二、关于农业开放:应着力在农业集约化发展上下功夫

我国农业整体上属于东亚小农模式,短期内难以实现美国式的大规模农场经营,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传统小农作为“经济人”的效率不逊色于企业家,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不是规模问题,规模的变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关键是引入现代要素,特别是技术等新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和“寿光模式”,本质上也是经济类农产品的产业化。同时,综合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资本和技术装备逐步丰裕的特点,把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着力点放在经济类农产品的集约化经营上,发挥好市场作用,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提升科技贡献率为导向,进一步巩固和放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可适度强化对潍坊“三个模式”的借鉴和应用。

三、关于城乡融合:可因地制宜抓好土地托管这一关键举措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涌现出两大特征:一是70%以上的农户兼业且不愿放弃土地,二是城镇化仍有15到20年的发展空间。在农户兼业和城镇化之间需要一个节点,土地托管可能是有效载体。同时应该看到,我国农地经营逐渐呈现出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两大趋势。比较看,土地托管更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土地托管在土地权属、利益分配、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灵活性强、更稳妥,容易被农户接受,土地托管有可能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创新。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8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增速5.3%,同期土地托管面积增速达50%,表明土地托管模式发展速度更快。

土地托管在山东是有成熟经验的。从潍坊高密的实践看,土地托管每年每亩能够节约成本280元,且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打工,人均收入约4000元,实现种田务工两不误。2014年以来,山东已经向全国20多个省份输出土地托管经验。未来,在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中可进一步抓好土地托管这一关键举措:一是开展土地托管项目的典型宣传示范,特别是依托一批高质量的示范社和典型社等;二是发挥好镇、村的动员能力;三是进一步发挥好供销社系统作用,扩大托管服务覆盖面;四是引导有意向的社会资本投资土地托管业务。

四、关于农民工市民化:应当作为奠定区域发展格局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农户兼业的特点决定了农民工群体是沟通城乡的很好载体。农民工市民化有三方面潜在效用:一是减少乡村人口、促进乡村振兴;二是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资源、提升城市能级和活力;三是农民工与乡村天然地联系将造就一批“返乡创业”群体,促进城市资本、理念、技术等要素回流。农民工群体对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正在被各大城市逐渐纳入“抢人大战”的争夺对象,对城镇化及乡村振兴的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群体年末在城镇居住的比例为77.5%,达13500万人,显示农民工群体正在持续为新一轮城镇化做出贡献。传统观念上,为农民工提供福利仅是民生视角,而未看到其蕴含的对提升城市集聚度和能级的重要性、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农民工群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这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给农民工以市民化待遇不应作为一种负担、不是对农民工的恩赐,而应作为奠定区域发展格局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提升到战略层面来谋划和推进。

 

(作者单位: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1年第3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