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发展农村金融:从村镇银行到三农租赁

[ 作者:周知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2 录入:吴玲香 ]

多年来,农村经济落后、金融发展受限。而今,要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农村金融也将迎来大发展。

近日,银监会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主体,提升农村金融竞争充分性和服务满足度。

《通知》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允许已投资一定数量村镇银行且所设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服务良好的商业银行,选择一家条件成熟的村镇银行作为投资管理行,提升批量化组建、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据银监会内部人士解读,作为投资管理行的村镇银行,可作为商业银行对于所持村镇银行股权进行集中管理的平台公司,只专注于投资村镇银行。此前村镇银行一直是有限业务牌照,只可以做基本的存、贷、汇业务,不具有对外投资的功能。

另外,涉及金融主体多元化的内容还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发起人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开发适合三农特点、价格公允的产品和服务。支持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消费信贷产品的投放和创新力度。加快建立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小贷公司、网贷机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加大涉农投入,等等。

发展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是国家为农村经济转型而推出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

目前中国正在为农村经济转型而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具体包括:以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建设新型城镇化、农村一二三产业大融合,以及在国内10省市开展的农村电商试点等。

这一系列改革的目的是,改变农业种植为广大农民主要职业现状。通过打破体制束缚,加快农村包括土地、劳动力等各项资源的市场化流动,建设以集中化、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体系和市场机制,从而在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

解放出来的大量劳动力,除部分成为农业工人外,其余流向为农业提供专业服务的服务公司、农村电商、物流等其他社会岗位。未来的农村社会,分工将更多样化,城乡区别不大,将实现一体化发展。

不过,再好的规划、再多的商机,没有钱啥也干不成。要实现农村经济转型,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农村历来是贷款难、贷款贵的重灾区,因此,今年国家放宽政策,发展多种多样的农村金融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向农村流动,满足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问题。这也是《通知》中提到的持续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深层次原因。

除此之外,《通知》还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了方向: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指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引进战略认同的股东,优化股权结构,设立三农委员会。

支持优质农村商业银行设立同业业务中心等专营机构,探索组建理财、信用卡等业务条线子公司,提供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优质农村商业银行在所在地市范围内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等等。

农村金融政策的放宽是好事。一方面,其为农村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多样化的金融主体有益于农村信贷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爆发,这些农村金融机构无论是利润、业绩还是业务种类都将获得飞速增长,这对打造健康的农村经济环境和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都有好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公众号:周知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