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聚焦“三农”问题提出的新战略、新方向,意义十分重大。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早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些阶段性问题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也为我们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这五个要求重点清晰,逻辑严谨,互为统一。“产业兴旺”着眼于农村经济,摒弃以往仅仅依赖自然资源的单一发展道路,实现产业转型,促进原材料向产业生产的方向发展;“生态宜居”着眼于农村整体环境要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当前部分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条件较差,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振兴乡村的同时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符合美丽乡村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乡风文明”的要求从物质聪明过渡到精神层面,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和传递,去其糟粕传递精华,形成文明乡风乡情,体现人的文明程度;“治理有效”要求对突出问题着力治理解决,确保实效,发展良好干群关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村民自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生活富裕”为落脚点,提高乡村物质水平,通过新兴的微商、电商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全面脱贫致富,体现了坚持以人民发展为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要求”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8日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简短有力的话语,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着力通过三大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步伐。
首先,巩固完善经营体系,“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三十年”中国有句古语“有恒产者有恒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给广大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其次,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构建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帮助小农户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及农民收入,跟上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
最后,强调乡风治理体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体现了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时强调乡村“自治”治理体系,符合我国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代表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雄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还在农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必须紧随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大踏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陕西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