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价格大跌,“向前葱”冲不动了?

[ 作者:倩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05 录入:19 ]

去年年初,大葱的价格曾经是一路创新高,被大家称之为“向前葱”,进入到今年春节以来,这个“向前葱”是冲不动了,价格几个月就跌掉了80%,达到了5年来一个最低价格,那这价格的大起大落,究竟是因为什么?

5月3日《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请来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和财经评论员张春蔚,一起来聊一聊,大葱从天价降掉到地板价,怎么回事儿呢?

部分地方大葱价格大跌超八成 创五年来最低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大葱交易区,商户说,大葱价格从今年2月初开始,连续大幅下降,2月1号,每斤大葱卖到1块6到2块钱,现在最低卖三毛钱。

北京大葱商户:卖三毛钱。

记者:去年这时候呢?

北京大葱商户:像老的(葱)也得卖一块左右,好的葱贵了,三四块,四五块。

北京消费者:现在特别低,跌得最低了。

刘通(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分负责人):现在这个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八十多一点,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来,黑线是今年的价格,红线是去年的价格,去年大葱的价格卖到了天价,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价,今年的价格是到目前为止,又下降到五年同期的最低点了。

一位蔬菜商户说,由于上海、福建等产地大葱种植面积大,像这种出薹的大葱,已经没人要了。

毛勇习(大葱商户):卖不出去在地里几乎都会开花,当地不要钱让你随便挖。

记者:价格下降对你的销售量有影响吗?

毛勇习(大葱商户):绝对有影响,几毛钱一斤和几块钱一斤它是什么概念,中间就没有利润了,而且我们还有成本运输费还有加工费。

山东是大葱主产区,日前记者来到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当地农户正在给地里的大葱浇水,大葱种植户老颜说,今年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大葱亩产要比去年增加一倍。

老颜(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大葱种植户):五月份收,不用一个月了。

记者:一亩地能产多少?

老颜(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大葱种植户):一万(斤)多点。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当地的大葱经济人李继刚,他说去年大葱价格高,主要受到极端寒冷天气影响,造成产量减少,价格大涨,高涨的价格,也激发了农户今年的种植积极性,造成今年价格大跌,目前一斤大葱的地头收购价只有二毛五。

李继刚(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大葱经纪人):就是现在也可以卖,现在为什么不卖呢?价格太便宜,也没有收的,我们村大棚葱就卖不掉了。

农业部提供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4月,大葱批发市场月均价为每公斤2.2元,2016年4月为每公斤7.05元,跌幅超过5成。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今年可能是属于比较正常的,2016年是属于极端异常现象。因为去年主要是极寒天气的影响,所以说整个大葱一个是气候及其不利生长,有的地方就是说你种下去以后,多长时间它没变化,有的成活率还不高,那么当然还有前期葱价也不是很高,面积是稳定或者略有下降,但是最主要还是气候因素。今年这个气候就是比较好了,风调雨顺,大丰收,但对农民来说就是增产没有增收了。

我个人觉得,跟去年确实不太可比,是季节性,现在这个季节价格就是跌的,一年当中是最低的时候,去年是反常的。它跟鸡蛋完全不一样,鸡蛋它是阶段性的,另外大葱的产区相对比较集中,也相对比较稳定,它不会一下子扩大那么大的面积,那么只是因为这老天爷帮忙,长得太多了,长得太快了。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会不会也是因为去年农民说,卖的这么好,价格这么高,我今年多种点,这个周期性的原因会不会也存在。接下来还会跌吗?还有跌的空间吗?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这个可能性是有的,但大葱是产区相对比较集中,不会盲目扩大,就是那几个地方集中的,面积是稳定的,一般情况下,除非是今年价格太低了,亏本了,卖不出去了,明年很可能会减少一点,当地有可能影响很大,但是作为全国来看,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当然吃大葱的人也比较少了,那么它的面积应该来说波动性就不是那么大了。

我所了解的季节性的变化,一般都是冬天之后,它的价格才会涨上去,我了解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一般都是两块钱一斤,因为批发市场可能价格就会更低一点,也就是这个水平。

网友草莓说,大葱去年涨得那么高,今年价格较低,正好互补了,接下来是市场说了算。

张春蔚(财经评论员):他不可能把他去年不吃的葱又今年给补上。就是高价的时候他未必赚到钱,低价的时候,他未必赔得像人们想象那么多。

网友飞跃通讯说,现在的蔬菜比过去便宜了许多,青椒每斤0.99元,冬瓜每斤0.89元,花菜每斤1.99元,好多的蔬菜都成了超市吸引客流的招牌,由于总体供过于求,未来的菜价,不太可能大涨。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其实今年主要是暖冬,就是气候比较温暖,最适宜蔬菜的生长,那么今年这个春季,气候也比较好,温度也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说整个蔬菜生长是比较快的,他这讲未来菜价不太可能上涨,未来是指哪一段时间,马上夏天到了,暴雨一下,马上菜价就涨上去了,菜价是受天气影响特别大的。

蔬菜价格进入季节性下降区间

今年三月份,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每斤1.2元,较去年同期降幅超过三成。

北京蔬菜商户:(白菜一斤)卖三四毛钱,比去年差得太远,去年卖一块。

市场负责人说,三月份后北京市场上销售的蔬菜,出现两个转换,一个是产地转换,蔬菜供应地逐渐由南向北转移,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的蔬菜逐渐退出北京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的蔬菜。另外一个是生产方式转换,北方暖棚生产的蔬菜将逐步被冷棚,或者陆地生产的蔬菜所取代,在这两个转换过程中,衔接比较顺利,蔬菜的价格进入季节性下降区间。

北京蔬菜商户:产量大了,产地多了。

张月琳(北京新发地市场总经理):现在呢北方菜逐步代替了南方菜,而且上市(量)比较充足。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一季度蔬菜价格逐月下跌,是蔬菜价格运行的季节性规律,除了节日效应过后需求减少外,还与农户受上年同期高价刺激,扩大种植面积有关,再加上今年北方天气回暖快,大棚蔬菜长势好,短期内大量集中上市,导致供应量偏多,预计今后两到三个月,蔬菜供应将持续增加,蔬菜价格将继续呈季节性回落态势。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蔬菜批发价格200指数,从今年以来连续下滑,一月份为127.56,二月份为121.36,三月份为109.62,四月份为100.34。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在去年同期的时候,蔬菜价格可以说是暴涨的,到了今年价格出现了这样一个下跌,是季节性的因素,但是我们同期和同期相比,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一个落差?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是去年太异常了,去年我去调查的时候,冬季像北方地区,两三个月没有阳光,没有阳光蔬菜它怎么生长呢,大棚有温度,它都长不了,应该来说去年是属于异常情况,今年属于天气太好,面积可能会扩大一部分,但是也不是扩大那么多,如果今年的天气跟去年天气一样,很可能菜价它的供应还是比较紧张。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价格下跌,肯定是供给过多了,那么针对这个天气比较好,那么我们国家现在只发布信息,好像无能为力。所以未来我觉得整个中国要加快农产品市场交易立法,在供给过剩的时候,允许多少蔬菜、水果,鲜活的产品进入市场,很多国家它是有规定的,我们国家这一块比较缺乏。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但是我们农民大多也是以散户为主,能不能真正采用这样的办法。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散户确实不好解决,需要把他们组织起来,但是这个政府不能干预,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通过民间组织,行业组织,来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

张春蔚(财经评论员):就是必须要有一只手,是跟老天爷能够平衡的,但是如果老天爷今儿高兴,好,天气暖和,然后菜的量就上去了,天气不好,然后你这个产量就下去了,我就觉得就是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个总量的调解,那这个总量的调解,可能就是需要行业协会能够往前再走一步。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就是我们要调解的时候,好比我只能调解种植面积,如果天气好了,产量多了,那必须要通过市场,进入市场这一块来调解,否则你调解不了,你要调解面积去了,那明年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干出傻事。今年多了,我就把面积调解了,明年调解加上不利的气候,一下子就特别少,就出现这种问题。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包括种大蒜的农民,价格跌了,其实还是舍不得卖,卖了就亏钱,这怎么办?最近我们看到一个新闻报道,在河南很多地方,现在蒜薹也是因为产量过剩,很多人都把它扔在路边了,因为实在卖不动了,大家就呼吁说,能给农民支支招吗?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蒜薹,还有其它农产品一样,很多市场,很多国家有市场交易法,一旦多了,这个市场里面它确确实实要把它销毁掉,那么只允许市场里面供应多少,那么这样价格才能稳定,农民不会吃亏,如果你要是让这个价格越贱,越卖越低,那么整个消费者整体上来看,你吃太多了,他对身体又有损害了,所以说整体上必须要有销毁的这样一套制度,但是他的利益应该怎么得到补偿,这个是必须要的。

实际上这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放在地里头,不要去收割,就作为肥料,这是比较合理的,你收割完了,又花了成本,然后你现在如果再运到市场里面,市场价格比较低,你的运费都补偿不回来,这也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这个市场里面,市场你要保持一个供需平衡,生产的面积要稳定,就是未来我们国家农业调控,或者整个发展,必须要达到这样一种状况。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央视财经评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