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利川市团堡镇朝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某因未制止其子违规整酒,镇纪委对其予以立案调查。截至目前,该市立案调查2人,诫勉谈话1人,工作约谈7人,已成功劝止违规整酒38起。(2月26日 中国网)
近段时间,媒体对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整酒风”进行了集中报道,引起了普通百姓热议。在中国这个重视人情的社会,正常的人际往来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地方,人际交往已被变味的酒席所绑架。当自己辛苦一年的收入基本都给了份子钱时,搞一次所谓“保胎酒”“洗心革面酒”“母猪下崽酒”,好让“资金回笼”,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年年整酒有搞头、两年整酒打平手、三年才办冤大头”这样的顺口溜,道出了“整酒风”的根源。
近年来,各地为了治理“整酒风”可谓费尽了周折。有的地方出台红头文件严格限定党员干部办酒席,有的地方规定办酒席的桌数,有的地方纪检监察部门明查暗访查办违规办酒……。然而,总体看了,这些措施似乎作用并不特别有效,“整酒风”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遏制。一些人为了整酒与各项规定玩起了“躲猫猫”,甚至还出现村干部为了整酒辞职的怪事。
传统习俗被经济利益所裹挟,让操办酒席成为了另类生财之道。变味的酒席泛滥,老百姓不堪重负,却又无可奈何,这一不良社会风气正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由于“整酒风”泛滥在农村,公职人员只是极少数,严格限制的办法只能约束少部分,对占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缺乏约束力。并且,过多利用公权力治理“整酒风”,还极易招来“政府手伸得太长,管的过宽过细”的非议。
治理“整酒风”,在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的同时,最根本措施还在于用好无形之手。在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等公职人员办酒行为,要把重心放在教育引导普通群众之上。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我约束管理作用,由村上有一定威望的村民牵头成立“红白喜事”治理委员会,对村民婚丧嫁娶进行自我管理。要教育普通群众认识“整酒风”的危害,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整酒风”泛滥,说到底还只是道德问题,是民俗民风“脱轨”问题。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只有切实贯彻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才能从根子上解决“整酒风”泛滥的问题。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