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必须抓好村干部的监督管理

[ 作者:小金豆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1 录入:16 ]

9月20日,资阳市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一位村民拨打华西都市报“监督进行时”热线02896111,反映村民到村里办事,村干部均会暗示请吃饭或者送红包。该村一位小组长直言,办事请村上、乡上“领导”吃饭已成为该村的“风俗”。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显著,不仅抓住了周永康、白恩培等省部级大老虎,同时处理了一大批违法乱纪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村干部、一般干部等。

但是,村干部吃、拿、卡、要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俨然形成了“潜规则”、“风俗”,尤其是在边缘地区更为严重。比如,申请低保、申请入户、出具证明等均需要吃请或者送红包才能办成。这些现象一方面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如果不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刹住这股歪风,如何保障群众利益无小事,如何保障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权威性,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头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村社区干部做为我国最小一级的九品芝麻官,是许多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人,是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父母官。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村社区各级都成立了比较完善纪检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纪律处分制度相对完善,有效的加强了对办事效率、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政策执行等监督检查。但是出现贫困人员享受低保证政策却要花钱请吃干部吃饭送红包这种屡禁不止情况,不得不令人痛心。

有健全的机构、人员、制度,为何依然没有刹住这些不成文的歪风邪气,这的确值得深思。

身处最基层的村社区干部,学历和文化水平较低、思想意识不够高,对理论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党建工作有所弱化,纪检监督力度不够,更有甚者绕身一变成了 “土皇帝”,办事请客送礼变成风俗、潜规则也就不足为怪。

强化修养是必修课。要做一名称职的村干部,收群众欢迎的干部,基础就是抓好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快速变化的新常态。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单一性学向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增强用知识武装自己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管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重大会议精神都要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的统一,准确领会方针政策的意图,才能在实际执行中会干事,干成事,不惹麻烦、不捅漏子、不出事,才能更好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造福一方百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强化监督是辅导课。乡镇政府要强化对村社区的纪检监督,将党风廉政巡查制度向村一级延伸,严格落实党风廉政 “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大力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给村干部时时刻刻敲警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采用定期检查、实地暗访调研、畅通举报通道等方式相结合,增大监督检查的覆盖面,筑牢监督体系,管住村干部的手、管住村干部的嘴,让村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

创新制度是提升课。村干部每次腐败的金额小,隐蔽性高,监督较为困难,造成村干部贪腐屡禁不止。要向改变被动的局面,只有主动创新管理制度。一是村委班子成员建设上入手,改变过去只能有本村人员担任的局面,借鉴公务员聘任制度,探索村官聘任制度,推进村级管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二是探索村干部“红黄牌”退出制度。对违反各项纪律一次或年度综合评价不合格的村干部与黄牌,建立村干部违纪台账,对再次违犯的给与第二张黄牌,累计两张黄牌变成红牌;严重违犯纪律的直接给与红牌;对于取得红牌的村干部永久不得选聘为村干部。

我国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抓好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促使村干部全身心的投入美丽新农村建设中,才能更好的造福农村的你我他。

作者单位:五通桥区农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