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经历:
祖籍在湘西某山村,就是茶马古道,什么什么剿匪记,边城,描述的那种地方。美丽而贫穷。其实离高速出口不到30分钟路程。
爷爷奶奶离开祖籍。但是去世后运回祖坟了,所以每年都得回祖籍上坟。
从我懂事起,每次去,都会被讹钱。
既有路途中被外姓人讹钱。也有家族内部讹钱。
例如去年秋季上坟,舅爷爷(奶奶的弟弟)骗我们说,带我们去看新生儿,喝满月酒。去了之后只有产妇,婴儿,和产妇几个哥哥弟弟。别说酒了,连饭都没有吃。我家人每人掏了1000元红包,送给婴儿,才得以脱身。
以前都是大伯开车去。每次车胎都会被扎破(停在半路休息,被扎。我们上了祖坟的山,车停在山下,被扎。晚上在亲戚家借宿,车停在院子里,被扎。。。回乡一次,被扎1-2次。肯定不是路况或者车胎质量问题)。然后就得请乡邻推车,或者借摩托车去市里请修车的人过来。30多分钟路程,摩托车收费几百。推车去附近国道,10多分钟,收费几千。
小孩子不懂事,挖了人家红薯。我们赔礼道歉。还得赔钱。十几个红薯,三百五百。
从亲戚家开车去祖坟,有一段2000米的泥巴路。可以设置3-5个路障(荆棘,断树,大坑,大石头)。乡邻不说这是路障。但是我们不给钱,他们就不挪开路障。也不许我们自己动手挪开。路边有些碎石头,我们想帮他们把大坑填上,也不行。石头是他们买的,我们也得花钱买。
我爷爷奶奶离开山村来到城市工作。在老家,亲戚觉得我家是暴发户,应该像电视里面台胞回乡一样,修建公路学校,给老人发红包,办厂。还应该把他们的孩子接到城市去读书,提供全部的生活费学费,甚至送到国外学习。。。但是我家在城市属于赤贫阶层,学费都拖欠。。。所以,我家在那边的口碑极差。尤其是一个老家叔叔(我奶奶的弟弟的儿子),意外去世。他的媳妇就带着他儿子来我家住下,要我奶奶和我大伯送他儿子去北京读书(他儿子没考上高中,)。可是那个时候,我高中连学费都没有。虽然我堂姐(大伯的女儿)在北京上大学,但是她是自己考上的,而且堂姐北京生活费也只有500,还得自己打工挣钱。
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个“刁”字用得好,是“刁”不是“恶”。
什么是恶?恶是极端的自私,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利益,视人命如草芥,视万物为刍狗。
什么是“刁”?刁指的是彪悍、对抗、暴力,并且在实际行为中短视、蛮横、不讲理。
“恶”是一种道德评判,而“刁”是一种行事风格,本质上并不相同。
在这世界上,于大部分人而言,谁不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难道出了山林进了城,人类在道德上
就飞跃了,遵循的就不是丛林法则了?
非也,城里人也有城里的人的“恶”,并且很多时候其破坏性比乡里人还可怕地多、手段还要残忍地多,但是城里人的“恶”往往并不是以“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城里人有城里人的玩儿法、规则,更加婉转,更加“文明”。
为什么农民的淳朴在流失?
我们现在在这里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但是那些农村里面过来的朋友,有没有听过这些刁民口里的“当官的没有一个好人”,“世上无清官”的类似言论呢?在农业社会里面,农民本身也如同秋草,官府过来收割一茬,山贼过来收割一茬,农民在这三方博弈中,也是要会学会自保的、学会变得“刁”。
所以穷山恶水出刁民,表面上看,是穷山恶水之下的民众,其表达自私自利的方式,没有文明化、没有经过包装,是赤裸裸的,但更本质的问题则在于:这种“刁”其实是一种自古以来扎根于农民内心最深处的“对抗意识”,对“官”的不信任以及延伸到对市民阶级的不信任,对“匪”的排斥以及某种程度上接近于“匪”的行事之风格,是一种延绵数千年的历史博弈。
以上。
中国乡村发现转自:头条号 新农村的日与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