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全面把握各级领导干部身上的问题,并提出要为“三不”干部“治病”,让大家不禁问到何谓“三不”干部?怎样才能“治病”?部分领导干部忙天忙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用了大把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让工作成效取得实质的提升,态度虽然端正却依旧“不善为”;一味抱陈守旧,一套工作方法用上了若干年缺少学习新的理念不进行自我充电,久而久之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变成了“庸人”,慢慢退化至“不能为”;近年来随着党内各项事业的逐步规范,权力与责任的相结合,让部分领导干部养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太平官”的错误事业观,慢慢变为“不作为”。
打磨“利剑”,培养创新型干部队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人虽然怀有满腔热情,一心想把工作做好,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浪费了大把时间、大量精力,工作却也没真正落到实处,缺乏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办事效率无法提高,所得成果也不尽人意。这就需要广大干部时刻进行总结思考,加强日常学习,用科学的思维制定工作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工作。
强化“羽翼”,优化实干型干部队伍。要让干部对待所面对的问题能为之、可为之,一方面是在于提升干部面对困难能够解决的自信,另一方面则在于自身“能量”的积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干事、干好事的前提是自身必须要有能够胜任的基础,而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则是前提。完善干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用人标准,让能者能上,庸者必下,优化干部队伍,提升队伍战斗力。
优化“引擎”,增强作为型干部队伍。部分干部怀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终日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既然组织赋予了领导干部一定的权力,那就不能只想着过太平日子,要进一步优化干部权力和责任体系,做到掌握多大权力就要肩负多大责任。加大问责力度,让部分人不敢不为,加强教育培训,从思想让大家主动作为。
中医有句话,看诊讲究“望、闻、问、切”,细想之下看不管理又何尝不是?消除“三不”干部,要优化思想、规范行为、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消除病根,提升工作效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