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三“下”基层,做摘“贫”帽的孺子牛

[ 作者:秦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3 录入:7 ]

近日,市委宣传部下派到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第一书记葛鹏程和泸州邓氏烟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德平签订了精准扶贫电商合作协议。今后,通过企业的实体门店和电商平台,太和村的绿色农副产品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泸州和外地市民的餐桌上。(218  川南农经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过上了小康日子,但是在一些边远的农村,还有很多村民处在贫困线下。“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国家在越来越富强的今天,不忘奋战在贫困线上的老乡们。第一书记的诞生,旨在充分利用第一书记身边的资源,带领村民共同奔向“两个一百年”的美丽中国梦。

第一书记身上有很多可以挖掘的资源,但第一书记的工作也面临颇多的困难和挑战。对于“空降”到的第一书记,村民的好奇和怀疑多于信任和理解,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岔子”“使绊子”,从而不利于第一书记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第一书记真正沉下基层,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魄力为精准脱贫工作殚精竭虑。

身下基层,让第一书记融进农村。农村的现状如何?为什么贫困?怎么摆脱贫困?这些问题是第一书记下村应首先了解好的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一书记只有亲自下到基层,才能真切感受到当地风土人情,只有切实与村民同吃同住通话家常,才能真正体会百姓疾苦,才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思百姓所需,才能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下基层,让第一书记走到哪里都装着农村。第一书记是经过组织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有一定的能力和本事带领村民摘除“贫帽”。但在少数地方,第一书记因被下派到边远山区而心不甘,情不愿,执行力也大打折扣,村民根本不知第一书记为何许人,不识第一书记真面目。第一书记下派成为一种形式,不思如何为村民谋福利,只思自己如何早点熬到聘期结束好撂挑子,浪费政府资源的同时极大地伤害了干群关系。是以,第一书记唯有心中装着百姓,装着村级的建设和发展,才能主动为贫困村摘“贫” 帽呕心沥血。

产业下基层,助力第一书记带领村民成功摘除“贫” 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建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性的资金补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还极易出现返贫现象。第一书记应像太和村第一书记葛鹏程一样,与村民同吃同住,利用自身优势和现代网络技术切实解决村民的所需所求,充分发挥产业建设的造血功能作用,带领村民摘掉“贫”帽。

身下基层是基础,心下基层是根本,产业下基层才是出路。我们期盼看到更多卷起裤腿走在田埂上的“泥腿子”第一书记,看到更多与村民话唠家常“解民忧”的第一书记,看到更多与商家谈判为村民利益“寸土必争”的第一书记,那么,“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将不再遥远,“四个全面”的美丽梦想将早日实现。

作者地址:甘雨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