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打造政务公开“升级版”擦亮权力“公器”本色

[ 作者:宋清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3 录入:16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部署全面推进各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工作。《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让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迈上新台阶,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用政府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2月18日 央广网)

政务公开就是向公众公开政府权力运行过程,让公众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早在2011年8月,国家在出台加强政务服务相关规定时,就强调要深化政务公开,并明确了政务公开的一些基本要求。时隔近5年,国家再次就政务公开发力,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为政务公开升级提供了指南。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重要文件中多次提出要构建法治政府,而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就是要做到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打造政务公开“升级版”,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升级。

首先,要在政务公开的内容上升级。要真正做到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在前期政务公开推行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出于部门或个人私利,在政务公开上搞遮遮掩掩,把最该公开的内容不公开或在很小范围公开,而公开的都是些老百姓不太关注或无关痛痒的信息。这种政务公开无疑失去了公开的基本价值。要打造政务公开“升级版”,就要做到除涉及军事、安保、外交等特殊领域,其他政府权力运行情况都全面公开。

其次,要在政务公开的形式上升级。要用老百姓容易接受到的形式进行公开。过去一段时期,一些政府部门为应付上级检查,在政务公开的形式上玩花招,把按要求必须公开的重要信息公开在自己眼皮下。一些政务信息公开的网站长时间呈“僵尸”状,无有价值的信息可查。要打造政务公开“升级版”,就必须利用短信、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现代信息传输工具进行广泛信息公开,对应当知晓信息的特殊人群,还应当通过专门渠道目的性投送,让公众能够方便快捷接收到公开的政务信息。

再次,要在政务公开的监督上升级。要切实加强公众和媒体对政务公开情况和政府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防止“公器”私用、暗箱操作,严格监督必不可少。在政务公开的监督上,除上级考核督查外,要放手让更多公众和媒体参与监督,对于公众和媒体的疑问,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响应,并做到事事有回音。另外,还要为“民告官”大开方便之门,将政府主要负责人到庭应诉作为硬性规定,让政府部门感受被监督、习惯被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构建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把政府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擦亮权力“公器”本色,才能收获更多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拥戴。

单位地址:四川省江油市建设北路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