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别让农村低保的好政策成为新矛盾

[ 作者:紫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1-22 录入:王惠敏 ]

农村低保政策是对低收入农户的兜底保障,对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半月谈记者近期在基层采访了解到,各地通过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人情保”“金钱保”等乱象大为改观,但一些新的矛盾正在显现。

低保制度原来仅是一项收入救济制度,但由于福利捆绑,低保户享有的福利类别越来越多。虽然低保金本身水平并不高,但由于教育、医疗、住房乃至司法等专项救助大多与低保捆绑,低保户享受的生活水平远高于低保边缘户。使得部分低保户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严重,坐等国家好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福利;而非低保户及边缘户们则难免心理失衡,从而滋生争当低保户念头。

农村低保的福利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部分农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人不再觉得“吃低保”会“丢面子”,看到低保户和贫困户政策好,有的即使有劳动能力也找理由不去干活做事,想一直当低保户与贫困户以获取好政策的救助,有的为达到低保资格要求,有意将家庭成员“分拆户”,将老人分出去,加剧了家庭责任的弱化。另一方面加剧了干群间乃至低保户与非低保户间的紧张关系,破坏了邻里团结,加深了干群矛盾。为千方百计争低保,想好处,有的不够条件就到处告状、四处上访,不惜捏造事实、编造谎言,在村里形成不良风气;有的乡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优先照顾亲朋好友,或为不够条件的亲戚争取低保户,甚至伪造条件骗保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为避免农村低保福利化带来的“养懒汉”、“闹矛盾”等后遗症,笔者认为一是应严格低保户准入条件与资格,严格限制有劳动能力而不去就业者吃低保,根除其懒汉思想,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对低保户的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家庭成员、劳动力现状、身体健康情况等进行公示,并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社会各层面对低保户的监督,使非低保户们在心底里认同国家对低保户的政策是为了保障其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从而减少社会矛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