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乡村,凝聚共识,把乡村振兴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工作。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因地制宜、生态建设等等,都离不开人才的引领和推动。当前一些乡村地区,劳动力缺乏,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创新不足,使得脱贫难、发展难,究其根源,是人才的制约。要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解决人才瓶颈,以人才驱动,培育乡村创新发展新动能。
引进专业人才。人才的直接引进能为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时间短,作用强。当下“新回乡现象”、“逆城市化”出现,我们要抓住机遇,从人才的需求出发,多措并举吸引人才。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一方面要给予人才事业发展空间,让自身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尽可能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另一方面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保障人才的薪资福利和精神文明生活,完善医疗、交通、住房等配套设施,让人才安下心来埋头苦干。引进人才还要以贴近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为原则,拓宽引才渠道,灵活引才方式,加大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留住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历史等各方面都有较深的了解,是最适合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批人。但是“远香近臭”的心理现象并不少见,大部分乡村人才缺少对乡村认可感,许多宁愿“蜗居”在大城市也不愿回乡发展。因此,要想留住乡村人才,需要从学校教育、乡村文明建设和基层干部引领几个方面入手,增强乡村人民的凝聚力,树立建设美好家乡的理念,看到乡村发展的前景和感受到人生理想与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农民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此心安处是吾乡”,让乡村人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通过引进和留住两方面的努力,需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共同发力。加大引才聚智力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最终实现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宜宾市南溪区投资促进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