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发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5月10日 人民日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辽阔美丽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然,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本应与人类一起前进的生态建设,却在人类急切追求物质生活改善的进程中,落后了时代的步伐。与人类一起诞生的珍惜动植物,不断濒临灭绝的险境;给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大地,不断变得垃圾满地;给人类提供氧气的天空,不断变得雾霾弥漫;给人类提供生命之源的清水,不断变成沆瀣之渠。终于,环境开始报复把她变得如此不堪的人类:雾霾不断引起呼吸疾病,恶臭难闻的气味冲刺鼻尖,浑浊污染的河水不能饮用,人类正在面临生存的危险。如何在生态还能承受我们的时刻,让中国的发展建设跳脱出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范例,打造绿水青山,还美丽家园与子孙后代,是党中央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中国革命和一切建设的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理论知识。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讲话,尤其是关于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精神,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引,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相结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切实做到以党的生态理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法律为保障。“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必须要坚持依法治理、依法建设。2018年,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宪法》,正式把生态文明谱写入宪,这是我国历史性的进步,也是对全国人民的约束。环境治理中,难免会触及一些大企业的利益,执法人员一定要依法严格处理,不能牺牲生态利益而发展经济利益。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然坚持依法保护、依法治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讲究自然规律,讲究科学方法,不能蛮干、胡干,正如古时的大禹治水,针对黄河泛滥的客观规律,一改堵而为疏的方法,才彻底治理了水患。新时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我们一定要用好科学技术,做到以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以科技手段保障环境监测,以科技成果治理环境污染,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的推动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群众参与为根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和平时期的新战役,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调到一切力量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人人出力,日积月累,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才能真的还绿水青山于子孙后代,让人类一直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天空,是我们呼吸的肺,大地是我们跳动的心,清水是我们流动的血液,三者构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奋斗之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共建青山绿水之家园,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文明国度。
(作者单位:乐山市市中区环境保护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