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垃圾分类事小,生态文明建设事大

[ 作者:​白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9-04 录入:王惠敏 ]

自今年7月1日开始,我国上海人民的生活垃圾开始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实行分类回收。相比于有毒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分类可谓是逼疯了上海人民啊,网络上关于垃圾分类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我想说,我大四川的成都人民啊,别高兴的太早哦。

7月5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8月10日前,公众可通过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等反馈意见。这标志着,成都的垃圾分类即将进入“强制实施”时代。

垃圾分类,其实是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就说过: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他勉励大家把这项工作抓实、办好。这简单的几句话,标志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必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而实行垃圾分类,也将有力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有效解决垃圾治理难题。

其实相比大上海人民垃圾分类的段子层出,我大成都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分类简单多了,

不同垃圾别分对应绿色、红色、蓝色、灰色的垃圾桶,单位和个人只需将生活垃圾分门别类包装好,按照垃圾投放要求分别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即可,没有上海人的干垃圾、湿垃圾的纠结和崩溃,也能轻松完成垃圾分类“任务”。

垃圾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要科学管理,还必须形成长效机制,不是仅靠政府的一纸公文就能良好推行的,还需要我们广大公民一同努力,推动良好习惯养成。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将成为我们不需强制的良好生活习惯,成为我们中国人的国民好习惯,全民参与,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