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2日电,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他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5月3日 人民日报)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5月2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对广大青年学子提出殷切希望。总书记的青春寄语,指明了当代青年的时代坐标和历史重任,给亿万青年以巨大的鼓舞和信心。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振兴首先要靠人,要靠一支庞大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专业队伍。但现在的农村和农业产业中,科技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偏远地区),且农科类专业人才少、学历层次较低,严重制约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步伐。
而农业高校正是培育新一代人才队伍的基地,当前,由于大众偏见和一些现实因素,农业院校在招生中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很多农业大学,在高考报志愿时,往往不是学生和家长的首选。为了让农业院校更有吸引力,让农村和农业留得住人才,不仅农业类学校要继续坚持人才优先、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整合资源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而且要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对选择农科类专业就读的农村生源给予适当资助,鼓励发展一流农业大学培养出的高水平人才下乡创业,打通农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农业专业组织的技术水平,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队伍。
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乡村只有引进智慧型农村人才队伍才能让农村土地逐渐成为“活资本”;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作者单位:马尔康市梭磨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