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除了救治之外,还要加强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在防病方面、在改变生活习惯方面、在减少疾病方面,我们还会做一些工作。(3月7日 新华社)
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国家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展示了医疗扶贫的实绩令人信服,且对如何实施健康扶贫指明了方向,激励了各方力量,合力写好健康扶贫大文章。
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各级在落实上级的扶贫政策中,借智借力改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然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了脱贫群众最大忧虑和各级关注的重心,虽然国家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报帐比例、代缴新农合、加大应急救助等方面打出了组合拳,解决了贫困群众的救医问题,但如何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还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实施健康扶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是前提。虽然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下,基层医疗设施和技术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充实,但是与方便群众就医、治疗疑难杂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而要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基层医疗设施条件,采取省市县医院专家下派、乡村医生上挂、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等方式,充实基层医疗骨干队伍。同时引导市县医院与乡镇医院构建医联体等方式,加强基层医疗骨干的培养,并借助网上远程诊疗的方式,医治群众疑难杂症,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实施健康扶贫需要建立保障机制。充分利用乡村医生的力量,建立1+N的健康服务机制,定期对农村贫困群众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利用科技文化医疗“三下乡”、学雷锋日、五一等节庆活动,开展义务医疗咨询活动,既掌握贫困群众的健康情况,又引导患有疑难病症的群众及时到基层医院诊断,实现早防早治,有效消除“小病拖、大病挨、实现病重才往医院抬”的惯性思维。同时利用在家的党员干部的力量,建立健康服务队伍,时刻掌握贫困群众的健康状况,发现急难险重病例,以绿色通道快速就医,并利用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等解决其医疗费用,增强其依靠党的政策,脱贫致富的信心。
实施健康扶贫需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要借助乡村振兴实施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既加强乡村改厕的力度,也要利用公益性岗位加强乡村垃圾的清运。也要在培育乡风文明中,培养群众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定期开展除“四害”行动和文明卫生的评比活动,增强农村群众的自我预防能力,助力健康扶贫,让贫困群众搭乘脱贫奔康的快车。
(作者单位:盐亭县科技商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