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村酒席泛滥成灾如何治?

[ 作者:赵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27 录入:吴玲香 ]

近日,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严禁举办二婚酒”事件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公权管得太宽,法无禁止即可为,有人则认为当前酒席过于泛滥,必须动真碰硬方能刹住歪风邪气。

请客送礼,人情往来,本来是一种传统礼仪,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冲击,这种礼仪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异化变质,失去了应有的内涵。尤其是近年来,农村酒席大操大办蔚然成风,从婚丧嫁娶到乔迁新居、子女升学,各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通过酒席形式表示庆贺。特别是在巴中一代,甚至一度出现“修猪圈办酒”“立碑办酒”等令人哭笑不堪的奇葩酒宴。

其实,办酒席是假,趁机敛财方是真。群众一方面碍于情面不得不“随份子”,另一方面又因酒席泛滥导致经济无力承受,无可奈何只得“你办我也办,捞回多少是多少”。套用基层群众一句话“三年不过事,送情就要亏”。酒席的泛滥成灾,人情的超限支付,带来的是社会资源浪费和人情的异化,既加重了人们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又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了脱贫致富,更是污染了乡风民风,损坏了地方形象。

人情往来,是一个道德约束的范畴,治理的关键还得充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如何有效整治酒席泛滥成灾,必须抓住三个重点:

一要以上率下,管住党员干部做好表率。针对体制内工作人员,要通过制度性和纪律性约束,引导党员干部不大操大办,发挥示范效应,引领文明新风。只有党员同志认识到人情风的危害,率先参与人情风治理活动,带头破除传统的人情陋习,从简办理婚丧嫁娶,才能教育身边的人向人情陋习宣战,改变庸俗的人际关系和攀比心理,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建立健康新型的人际关系。

二要良性引导,运用村规民约合理约束。基层村(社区)“两委”要充分调动群众自身积极性,依托村内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群众代表、家族族长等乡村贤达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组织村民代表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明确酒席操办范围、办理程序、办理标准和处理措施等,动真碰硬的去执行,实实在在的将规矩立起来,让村规民约得到群众广泛认可,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良性发展。

三要强化宣教,营造良好和谐社会风尚。要充分运用标语、传单、漫画、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乱办酒席敛财”行为的弊端;要积极培树先进典型,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大操大办可耻,新事新办光荣”的舆论氛围;同时要坚持村规民约逢会必讲、逢事必提,依托大喇叭、村民微信群等广泛宣传教育,让村规民约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村民约定俗成的规矩指南,让群众自我“醒悟”,自我“减压”。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