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4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等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18年2月4日 新华网)
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文明的进步需要精神文明同时跟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有农民增收致富的指标,更需要有乡风文明建设的要求。 长期以来,由于乡村建设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乡风文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出现经济发展而道德滑坡的现象。一些地方村落共同体解体,德孝文化和诚信文化削弱,守望相助传统消失。邻里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乡村增加了不和谐的音符,各种矛盾的积累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乡风文明不仅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可以说,乡村文明与否,不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等物质富裕和生活充盈,更要生存环境优良、生活环境舒适、业余文化生活丰富等精神上的满足。只有更加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够发展农村、振兴农村,不断提高农村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所以,只有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互为表里、同步进行,才能实现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才有农村群众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农村倡树文明乡风,既要德法并举,还必须充分尊重自治,精神文明建设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落实到村上、户上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一定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和愿望,思想通,行动才快。比如各地的村规民约,不能搞大一统,也不能简单地从网上抄一版贴在村委会墙上,只有村民在一起坐下来商议约定,才可能在执行中认同并起到约束效果,让乡风文明建设形成机制,让乡风文明成为常态,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乡村之中。
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打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抓手。可以说,抓住“乡风文明”这一灵魂工程,是现实需要,是时代使命,更是面向未来的选择。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