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干部“雇人填表”不可一笔抹倒

[ 作者:小林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14 录入:吴玲香 ]

“现在负担轻多了,以前大量时间都花在整材料上。”一位省直单位驻村扶贫干部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考核要求,原来必须填写多种繁琐的表格:扶贫手册、登记表、调查表、信息采集表、帮扶卡……(中国青年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重点民生工程以及重大发展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或多或少都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在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记者采访时发现部分扶贫干部存在花钱雇人填表现象,对于这类荒唐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积极反思。

笔者认为,出现“雇人填表”这种荒唐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懒”。随着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部分扶贫干部对各类表格、册子等软件资料存在的意义缺乏理性认识,片面认为填报扶贫相关资料是工作负担,思想上行动上存在懈怠。其实,数据资料是提取经验、分析成果的基础保障,扶贫干部填写的各类软件资料是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的一个记录和呈现,通过形成的软件资料,能及时发现在工作开展以来存在的问题和确定下一步工作方向,为脱贫工作向纵深推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二是部门未对资料“精简”要求。相关部门缺乏对各类软件资料“精而不多”的准确把握,其实扶贫资料不在多,而在于精细有用,在于能够实现共享,通过“资料减负”不仅可以排除扶贫干部花大量时间埋头填报各种资料的负担困惑,又可以资源共享提高效率,让扶贫干部有更多精力入村入户,实实在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排除个别村干部懒政,其实“雇人填表”也有可取之处。村社区是我们最基层的支柱力量,工作往往繁琐复杂,加上编制、人员配置、年轻人较少等硬性问题,工作的担子可想而知。但如果能合理的运用社会化力量,协助工作,如雇佣村社区里的“领头人”“活跃分子”进行协助工作,在资料统计、核查、取证等多方面都可节省不少时间,往往事半功倍。

工作就得大胆创新,先吃螃蟹才有机会进步,从“雇人填表”的实际意义来看也是一种创新,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他事情,如果刚开始吃螃蟹就一笔抹倒,那如何创新,如何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遂宁市射洪县县委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