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是全省首个、全国6个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今年以来,淄博市把脱贫攻坚列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全市“十个新突破”工作重点,探索形成了资产收益扶贫、金融扶贫、党员干部包户、产业项目专家会审制等经验做法,为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淄博样本”。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和组群式城市,淄博的扶贫改革正进入一个巩固成果、后续发力的新的发展形势中。要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贫开发的新部署、新要求,把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抓“准”做“精”,以首创精神趟出更多扶贫新路子,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戮力前行。
坚持以精准思维抓顶层设计
在精准扶贫新形势下,必须用精准视角审视脱贫攻坚,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意义、重大战略作用、重大现实需要;必须用精准思维谋划脱贫攻坚,充分体现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必须用精准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围绕深化改革提升精准扶贫、突出重点难点落实精准扶贫、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精准扶贫。
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精准攻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既要突出真扶贫、扶真贫,把脱贫措施、路径精准到村、到户、到人,集中力量攻坚,实现无空白、全覆盖、有实效;又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基础数据,细化进退办法,实现规范有序管理。必须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要全面落实好“两线合一”、医保、养老、教育、住房等政策措施,兜底式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更要加大产业、就业、金融扶贫力度,拓宽稳定增收渠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还要重视、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引导和帮助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增收致富。必须坚持收入达标与民生改善相结合,贫困人口既要纯收入稳定超过扶贫标准,又要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生活质量实质改善;贫困村既要贫困发生率、集体收入达标,又要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达标,确保具有稳定发展能力。
坚持以改革办法抓难题破解
作为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淄博也是扶贫改革的“深水区”。要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基础上,围绕如何解决相对贫困和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加强探索实践和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形成切实有效的模式和路径。要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点,形成一批树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和精品样板,创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可供复制借鉴的“淄博经验”。要大力探索实施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整片推进、连片脱贫”项目、“后扶贫时代”贫困人群幸福感提升项目和产业扶贫整村推进项目,集中打造乡村旅游“展示区”、脱贫后提升幸福指数“先行区”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样板区”。要创新完善金融扶贫,出台小额信贷实施办法,发挥好金融扶贫的普惠作用。要深化拓展社会扶贫,提升扶贫开发综合平台建设,实现贫困户需求与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坚持以创新精神抓机制激活
扶贫脱贫事关民生福祉,必须不打折扣地执行好、落实好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真正使贫困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要建立精准扶贫的活力机制和长效路径,着力解决“谁来扶”“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着力整合扶贫政策、增强政策效应,着力整合扶贫资金、提高投入效益,着力整合扶贫力量、形成扶贫合力,打出一套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组合拳”,见实效、求长效,落地生根、开花挂果。
贫困的痛点在哪里,帮扶的重点就要跟进到哪里,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要加强扶贫对象的精细化管理,加强扶贫资源的精细化配置,把钱用在刀刃上,真正实现拔穷根。要全面落实“四个全覆盖”,进村入户掌握实情,拿出一本“明细账”“明白账”。要严格贫困退出标准程序,从实从细搞好数据统计、督查考核和评估验收,确保实事求是、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要严格考核奖惩,既让脱贫主体有奔头,也让能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层好干部有盼头。
坚持以长效意识抓成果深化
扶贫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脱了“旧贫”,可能又出“新贫”;消除了绝对贫困,还要解决相对贫困,最终实现全面小康。要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增长机制,确保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度增长。要建立完善建成项目管护机制,确保资产长期发挥效益、贫困群众长期得到实惠。要建立产业项目良性循环机制,提早谋划、储备、落地一批能长期见效的好项目,为贫困地区培育新的经济收益增长点。要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扶贫机制,真正形成“政府下沉、条块联结”和“先进帮后进、优势带劣势”的聚力脱贫局面。要建立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阳光扶贫”“廉洁扶贫”。要建立贫困户动态监测机制,构建大数据平台,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脱贫人口返贫现象。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委副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农民日报 2017年01月07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