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郭光磊:以发展新理念提升农村研究新境界

[ 作者:郭光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4 录入:实习编辑 ]

北京农村调研工作面临新形势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加强农研智库建设的突破时期。北京农村调研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新形势与挑战。

一是面临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三农”发展的新机遇。我们要以创新理念激发“三农”发展动力,以协调理念补齐“三农”发展短板,以绿色理念引导“三农”发展方向,以开放理念拓展“三农”发展空间,以共享理念增进农民福祉。

二是面临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挑战。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十三五”时期首都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首都“三农”发展的大前提。农村调研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去谋划和研究。

三是面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些改革要求是“十三五”时期开展农村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

四是面临实现高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目标。“十二五”期间,北京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已基本形成。京郊农村集体资产规模庞大,据估算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0.4万亿元,在此现实发展基础上,到2020年,北京面临实现高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要求。这是“十三五”时期首都“三农”研究的重中之重。

五是面临加强新型农村研究智库建设的新要求。根据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要求,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作为首都农村研究智库,需要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增强理论和政策研究创新能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在新的起点上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着力提高农村调研水平努力打造新型农村研究智库

中心要做好“十三五”时期调研工作,一要坚持服务领导决策与服务基层需求相结合。服务领导决策和服务基层需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必须将服务领导决策与服务基层需求有机结合,着力开展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切实管用的政策研究。二要坚持前瞻性战略研究与实用性对策研究相结合。前瞻性战略研究是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原动力,实用性对策研究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动力,必须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开展前瞻性战略研究引领实用性对策研究,用实用性对策研究支撑前瞻性战略研究。三要坚持政策理论研究与改革试点实践相结合。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政策理论指导实践,在改革实践探索中完善政策理论。四要坚持独立自主研究与开放合作研究相结合。独立自主研究是智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库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智库也不能关起门搞研究,一定要开放眼界,拓展视野,在坚持独立自主研究的前提下,加强与有关专业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发挥各自的专长,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研究合力。五要坚持调研管理规范化与调研成果应用转化相结合。调研管理规范化是智库建设的基本要求。实现调研成果应用转化是智库建设的根本目的,提高调研成果应用转化水平需要提升调研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准,强化调研成果质量,严格成果考核,拓展成果转化渠道。

“十三五”时期,中心调研工作主要目标是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农村政策研究,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努力将中心打造成为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参谋助手作用、在京津冀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新型农村研究智库。一是要努力成为服务领导机关决策的思想库,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二是要努力成为满足农村基层需求的智囊团,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推动首都“三农”发展中提供科学指导和智力支持。三是要努力成为助推农村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围绕“三农”领域的复杂问题、多元影响因素,开展一系列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研究,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四是要努力成为汇集“三农”研究人才的大本营。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和留用机制,为更多的专家学者服务首都“三农”发展牵线搭桥、献计献策。

“十三五”时期北京农村调研的聚焦点

一是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农民增收致富问题研究。围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善农民转移就业环境,拓展非农就业渠道、完善农村支持保护政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加强研究。

二是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展“三农”区域协同发展研究。针对京津冀农业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强化有关农业产业优化布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针对京津冀农村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合作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三是要围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开展相关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加强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郊区功能新定位等相关研究,加强城乡结合部、特色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等研究,加强农村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创新研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决策、投入、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水平统一衔接等相关调研。

四是要围绕推动土地流转起来,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开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调研,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农村土地制度试点改革跟踪研究,深化农村土地信托化经营试点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研究等。

五是要围绕推动资产经营起来,开展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研究;对经营性资产,重点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更多权能研究。

六是要围绕推动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加强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技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农村金融业等不同领域的农民合作模式创新研究;加强有关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运行机制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收益分配机制等研究。

七是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农业与农村资源规划与利用研究。针对京郊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农业与农村区域发展模式和制度体系研究;针对推动北京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以互联网技术推动乡村旅游休闲产业转型升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休闲农业用地流转、空心村与闲置农宅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等方面的研究。

八是要围绕农业农村信息化,开展“互联网+三农”研究。开展有关现代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研究,重点开展互联网营销在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的电子商务服务、“互联网+”对北京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等有关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系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本文是作者为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丛书所作的总序,有删节)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 2016-10-22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