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槄:特色小镇必须打好热门IP牌

[ 作者:王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12 录入:王惠敏 ]

2016年7月1日,我国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2016年8月3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确定2016年各省特色小镇推荐数量。

目前,浙江、江苏、河北、广东、山东等省市已经纷纷提出了打造特色小镇的计划,其中浙江先行一步去年就已经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共有两批79个小镇被列入名单,成为全国其他省市规划特色小镇的重要参考。

如今,特色小镇成了热门IP,国内已经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创新“热潮”。

何为特色小镇?

我们日常所言的小镇,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行政区划上的概念,然而,特色小镇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

目前,特色小镇在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如:瑞士达沃斯小镇(世界经济论坛所在地),美国格林尼治小镇(全球对冲基金大本营),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所在地)、云栖小镇(阿里巴巴、云生态产业),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杭州版"格林尼治小镇")等。

据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对特色小镇这样描述: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打铁还要自身硬”,全国4万多个乡镇,将如何应对这一史无前例的“机遇”?如何打好“热门IP”这张牌?

一、要有特色。

对特色小镇而言,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必须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小镇的繁荣,也必须要有产业去支撑,如果没有商业模式支撑不能持续,最后又会变成空城和鬼城。

所以,特色小镇定位,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

如何有特色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分析下成功案例。

第一种:会展小镇

成功案例:达沃斯小镇、乌镇。

我国每年都召开形形色色的博览会、商务会议,如:深圳文博会、上交会、艺术互联网大会等,几乎都是在租赁或者合作场地进行召开,每次会展都是持续几天就结束,各种资源难免浪费。我们也可以像达沃斯小镇(世界经济论坛)、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这样定位,策划将一个会展和一个特色小镇(对特色小镇要求比较高,交通、客流量等)紧密结合到一起,这样也可以形成一个会展生态产业,消化和专业会展所集聚的资源。

第二种:产业小镇

成功案例:格林尼治小镇、云栖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美国格林尼治小镇(全球对冲基金大本营)、云栖小镇(阿里巴巴、云生态产业)、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杭州版"格林尼治小镇")等,这些特色小镇的定位就是产业化,从产业本身来看,这些特色小镇所承载的产业,如:云计算、基金、互联网创业等,更具创新性,而且需要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模式来推进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重点是项目产业链上的打造。

第三种:旅游小镇

成功案例:周庄、同里

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其中,有部分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们一般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灿烂的汉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分别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如: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等江南六大古镇,不少已经成为了旅游胜地。

诚然,我们要根据小镇的特色进行合理开发,深挖IP效应,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二、要做好链接。

为什么要做好链接呢?好酒也怕巷子深,“热门IP”也是需要宣传的。

做好IP链接宣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策略,一个是,借势式,适用于已经有一定实力基础的,云栖小镇,如果没有阿里巴巴的植入,估计很难定位于“云生态”进行发展,乌镇,如果没有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植入,估计也很难全球闻名,从而带动了原来旅游的发展。

第二个是,造势式,如:格林尼治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是根据产业的聚合,逐步形成了影响力和品牌,达沃斯小镇是因为世界经济论坛而闻名世界,而最初也是个不闻一名的论坛而已。

要么借势植入,要么造势,宣传链接之道,仅此而已。

三、要做好生态产业。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以其独有的丰富内涵和“小而美”的形态,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下,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的一个创新平台。

所以,我们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围绕一个产业做好项目组合,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生态产业平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作者的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