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元戎:根治“独立王国”须标本兼治

[ 作者:杨元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9 录入:实习编辑 ]

“有的在其主政的地方建‘独立王国’,搞小山头、拉小圈子……”近日公布的中央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有关文件再提“独立王国”,引起广泛关注。从已查处通报的一些案件来看,“独立王国”现象并不少见,影响极为恶劣。所谓“独立王国”,都有哪些特征?中央强调“任何人不得搞‘独立王国’”,给谁敲响了警钟?(新华网 5月7日)

“独立王国”是近年出现的反腐新词。 “独立王国”现象不仅存在于高级干部之中,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也不鲜见,个别领导干部将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独断专行、一手遮天,搞山头、拉圈子,对党中央决策部署阴奉阳违,为实现个人政治野心而不择手段,重者“破坏党的团结统一”,轻者败坏政治生态,易造成“塌方式腐败”,严重损害各级党委政府形象,损害群众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防止拉帮结派和利益相互输送等问题,党内绝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近日中纪委公布的文件再提“独立王国”,也表明根治“独立王国”任重道远,没有终点。近年来,蒋吉敏、周永康、徐才厚等某个领域“掌门人”、中央级的“大老虎”相继落马;茂名官场窝案、承德交通窝案等地方“小老虎”相继被查处,让个别领导干部处心积虑建立“独立王国”的阴谋夭折,表明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管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决心。同时,“拔出萝卜带出泥”、“落马一个扯出一批”折射出的腐败官员圈子同盟,也显示出惩治“独立王国”形势严峻。

根治“独立王国”,首要就是预防,防微杜渐胜过亡羊补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独立王国”的形成也要经历一个过程。个别干部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奉行山头主义、圈子主义,以致问题由量变到质变;也有干部“边腐边升”、“带病提拔”,以致问题长期累积,小腐变大贪,个案变大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室,焚于隙烟”。根治“独立王国”,必须抓小抓早,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提醒纠正,建立“伸手必被捉”的高压态势,拒绝养虎为患。

此外,更要从制度根源层面治本。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过于集中,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独立王国”问题滋生的根本因素。在一些部门、地方,政治规矩和纪律形同虚设,人事制度、各种决策完全有“一把手”或主要领导说了算。于是,官场利益同盟圈逐渐形成,上下沆瀣一气,“明规则”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一些干部奉行“山头主义”,注重自己是谁提拔的,是谁的人,“感恩戴德”而自甘堕落,同流合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上级对下级不能颐指气使,尤其不能让下级办违反党章国法的事情;下级也不应当对上级阿谀奉承,无原则地服从、‘尽忠’”。根治“独立王国”,仍需老生常谈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权力晒于阳光下”,通过改革限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谨防权力集中、滥用,清除吸附在权力磁场周围的“圈子”、“山头”。只有权力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 “两条腿并行”,上级领导才能不再滥用职权,下级领导才能不再对某个上级领导愚昧“尽忠”,而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南滩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