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徐祥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推动农村组织振兴

[ 作者:徐祥临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22 录入:王惠敏 ]

——统筹推进农村“三变”和“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今年以来,商河县探索建立县级干部大学堂和镇街(部门)、村(居)百余个“新时代讲习所”,通过大规模培训,营造大学习氛围。

  本着让党员干部“想听、爱听、管用”的原则,该县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重点讲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三个方面内容;结合基层实际和工作热点,将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招商引资、乡村文明等相关内容纳入讲习范畴,着力把讲习所建成宣传方针政策的新平台、凝心聚力脱贫攻坚的新阵地、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桥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新学校。

  最近该县邀请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徐祥临作了一场题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推动农村组织振兴》的报告,现予以刊登以(读者。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山东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应该把组织振兴放在首位。这是因为,乡村振兴要靠党的领导,首先必须把面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好,这是推动其他四个振兴的组织保障。其次党组织只有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才能形成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讨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农村基层党建,最重要的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也就是说,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必须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统一“三农”工作队伍的思想。从干部学习的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和2017年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堪称经典,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读。辅以习近平总书记其他有关“三农”方面的论述,就能够完整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基础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对“三农”工作要真抓实干。主要是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在干部配备和财力投入等方面,切实把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滞后问题放在重中之中的位置上。应当建立县乡村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机制,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乡村振兴的干扰。

  从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组织振兴思想的落脚点上看,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效果最终要通过组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体现出来。

  组织群众尤其是组织农民,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或克敌制胜的法宝。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就是靠组织动员亿万无地少地的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把农民变成革命的主力军。新中国成立后,农村能够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迅速发展教育扫除文盲、发展合作医疗、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等活动,也都是组织动员亿万农民的结果。毛泽东思想及其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经雄辩地表明,亿万农民一旦组织起来,就能立即改变一盘散沙状态,从保守愚昧任人宰割的羔羊,变成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巨大推动力量。

  中国共产党能够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从根本上说,在于正确地选择革命与建设的发展道路,满足农民的根本利益诉求,可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心。但是,发展道路的选择,并不是轻而易举或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反复探索甚至会付出沉重代价。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武装暴动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搞城市武装暴动却付出了沉重代价,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才获得了成功。新中国成立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但仿照苏联模式搞计划经济却付出了沉重代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找到了摆脱贫穷的正确道路。即便如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也是艰难曲折的。农村改革从推广安徽省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开始,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第一步。但毋庸讳言,大多数农村简单地搞大包干,没有真正像当初制度设计那样实现统分结合,虽然有效地消除了集体统一经营体制下的大锅饭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但在大多数农村,由集体经济制度形成的组织优势也随之丧失了,一盘散沙式的历史性制度弊端死灰复燃,农户面对复杂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基本上单打独斗。在这样的体制下,一部分条件较差的农村和一部分农户落入贫困陷阱是必然的。即使是作为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的小岗村,如果没有外部的大力帮助,也很难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

  针对农村改革后注重分户经营而一味讲究分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上个世纪后期就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要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发展路子。”显然,“组织化”传承了毛泽东的“组织起来”思想,而“市场化”则是基于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刻理解,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习近平总书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推动组织振兴的角度看,这一思想愈加弥足珍贵,闪烁着新时代的光辉。

  关于农村如何走上组织化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更为深入具体的研究。首先,他同毛泽东、邓小平一样,牢牢把握住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个根本性制度问题,要求巩固和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都着重强调了这个问题,告诫全党,这是我们党在农村的最大政策。其次,牢牢把握住农民与市场的关系,要求把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来的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整合,构成“三位一体”的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综合平台。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亲自在瑞安市指导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改革试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之后,以推动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构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体系,并且在2015年下发中央11号文件,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已经证明,处理好上述两大关系,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具有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利益和谐统一的制度特征,形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确保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角度看,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由农户承包经营,小农户永远不会失去土地,又能够拥有经营自主权。从“三位一体”的角度看,即使是弱小的农户,也可以依靠“三位一体”这种合作社组织体系,有效规避学习农业技术难、购买农资难、销售农产品难以及贷款难等各种来自于市场的风险。实践证明,凡是能够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农村,贫困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兴旺景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济南日报》2018年5月15日07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