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党支部,带动一村富。贵州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几年前还是深度贫困村。贾西村联合7个贫困村,组建联村党委,一起发展刺梨产业。干部“包山头”、解难题,联产联股联心,产业兴了,山村活了,村民人均收入预计可超9000元。
组织兴,则百业兴。以"五个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提供了行动指南。推进乡村振兴,要紧紧依靠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领群众共同奔康致富。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五级”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教育党员,更好地担负起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最终形成省、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五级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落实好一把手抓一把手,层层压实责任。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源生动力。乡村组织振兴也不能仅仅靠村两委自身。镇级以上的组织、推动,对于那些“内部动能”不足的村来说,更重要。比如在脱贫攻坚方面,派驻“第一书记”发挥的重要作用,又比如各地选派“大学生村官”的成功实践,都是生动的例证。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群众获得感。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振兴乡村,需以充分尊重全体民意愿、于全体村民有利、为全体村民谋未来为前提。比如,有的地方为深化农村改革,强推"三变",设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后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又抑或成立某互助合作社只是惠及了少数村民,如此种种,则只会增加群众对组织的不信任感。因此,重民愿、重民利,以切实的行动循序渐进,让群众的信任感和参与感、获得想同步提升,才能为组织振兴铺平道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农业和林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