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广振:乡村振兴之组织振兴

[ 作者:王广振 徐嘉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30 录入:吴玲香 ]

乡村振兴的核心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落脚点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具体对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关键部门,也是带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最为直接的组织部门。实践当中,一些村级党组织较为松散,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亟待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等三个方面加强建设工作。

1. 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澎湃动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它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轨迹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

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紧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要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首先,基层党组织作为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部门,必然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精神的传达与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要积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严肃处理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最后,基层组织的党员本身既是村民,也是村里的“乡贤”。他们或者有文化,或者有技术,或者善于经商,作为共产党员,他们一定是村子里面思想觉悟最高、为人民服务意识最强的群体。尊重他们,重视他们,给他们自豪感,树立其自尊心,基层组织党员自然会率先担当起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任。

3. 政府是主导 村民是主体

“美丽乡村”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强化主体”的基本理念,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让老百姓真正参与进来,并与之成为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更要发挥农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为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要依法设立村级基层组织,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各类民间组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议事规则、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等制度并有效实施。

4. 案例分享:杏峪村的“组织”经验

杏峪村原名“杏花峪”,明天顺六年至嘉靖年间始建村。因每年春暖,杏花漫山盛开,故得名“杏花峪”。杏峪村坐落于枣庄高新区兴城街道办事处东南部,村居圣土山脚下、南接凤凰休闲绿道、毗邻万亩冠世榴园,交通便利、生态优良、宜居宜游。

在基层党建上,“杏峪村”有它独特的办法。首先,村干部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一定不能有私心。其次,要以党员、群众代表发挥带头作用。最后,改善村风民风,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以及社会公德意识。

5. 杏峪“四心”

在杏峪村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村党委树立起有志竟成的决心,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有信心、要虚心、立耐心、强恒心,这为杏峪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信心。无论从街道层面还是村级层面都要树立好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强化党建,继续学习十九大精神,重点加强党员和部分先进群众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以及青山绿水的宣传普及工作。基层党组织的信心从哪里来?从民众的意愿中来,民众支持,组织就有信心,工作就能顺利。

要虚心。即便村子在各个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但在村子的角角落落里面肯定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党建工作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一级的干部,绝不能因些许成绩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要积极向其他地方学习经验,善于发现不足,结合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把力使在刀刃上。

立耐心。乡村建设不能急、不能躁,先做好策划工作,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规划与实施。党员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细水长流,不能强求在任期间一定要完成某项工作。要循序渐进,即便是一些当前无法立即显现效果的工作,也要全力以支持,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

强恒心。“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远规划,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参与。要继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美丽乡村发展理念,提高村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乱砸乱建,组织执法团队,加强监督巡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广振智库(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5-3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