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级党委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聚焦“党建+人才”、“党建+阵地”、“党建+治理”、“党建+生态”、“党建+作风”及“党建+农业”六个方面,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聚焦“党建+人才”,让队伍“壮”起来。要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两支队伍”培养三年提升工作方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着眼2020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按照第一年抓后备人选储备、第二年抓培养锻炼、第三年抓上岗使用的总体要求,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大、塑造性强的后备干部生力军。
二是聚焦“党建+阵地”,让堡垒“强”起来。要按照村(居)党员活动阵地“五有”[有活动室、有设备、有党旗党徽、有规章制度、有书籍报刊。]目标,进一步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规范化,完善基层党建专项经费使用保障。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法,推动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进行规划化建设。
三是聚焦“党建+治理”,让乡村“稳”起来。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治理核心组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广大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推进民心在基层凝聚、矛盾在基层化解、问题在基层解决。其次选取2条自然村作为试点,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强化对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基层自治组织的指导,引导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发展。再次积极发挥基层群众的力量和优势,开展“扫黑除恶”主题式直联,引导群众树立正气,和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四是聚焦“党建+生态”,让农村“美”起来。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进美丽乡村扩容提质增量,积极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美丽乡村经济示范效应,实施村庄风貌提升工程,充分发掘创建村在民俗传统、道德风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方面的特点,探索“农业+文创+新农村”的综合发展模式,形成 “一村一品”格局。严格保护古民居和古民俗文化,力促文博资源与旅游产业资源深度融合。
五是聚焦“党建+作风”,让乡风“好”起来。要坚持抓党建、转作风、促政风、带民风的指导思想,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活动,狠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驰而不息正“四风”,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加优良、更加务实、更加严谨的作风,示范带动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六是聚焦“党建+旅游”,让农民“富”起来。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旅游”工作,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小镇、全域旅游有机融合,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创新,逐步建立起与美丽生态、美丽村居、特色小镇相适应的全域旅游产业新模式。另一方面推进乡镇创文、古村落活化升级等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好民宿经济与农事活动、民俗文化及旅游商品开发的结合文章,打造“岭南新民宿”示范点,延长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组织工作办公室科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