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童跃强:让农村成为涉农专业人才的乐土

[ 作者:童跃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26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吹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将翻开崭新的篇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意味着只有让涉农专业的人才涌向农村的各个岗位,成为推动“三农”发展的生力军,才能真正使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现。但农村的现状,不得不引起重视:

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融资手段少等,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服务农村”的大背景下,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新建和完善了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得以改善,但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民工工资的上升使打工致富成为可能,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剩余在农村的就只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农村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以及融资渠道缺乏,致使农村土地资源产出少、利用率低。现在,60、70后还在种地,80后已经不种地了,90后压根不想种地、00后不知道怎么种地,未来30年,乡村大量土地,谁来种?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二、农村缺乏专业的技术服务人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2017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达到218万人。由于人才的缺乏,在农作物种植规划、农技培训、生产管理、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等方面,农民都是盲目跟风,凭老经验种植,因此造成农作物产量低、农药残留超标、过量使用化肥、、市场信息不对称、供大于求、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传统种植的农产品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绿色、无公害的健康要求,致使农产品价格低、收益低,农民失去了对农业的生产积极性。

三、没有真正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致使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竞争力不高。我国的农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传统种植模式占有较高比重。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但现代科技与农业生产在气象、地灾、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市场预判、农作物合理配置以及风险防控方面没有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在劳动力强度、投入与产出、农产品品象、口感、色泽、营养成分、健康安全、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优势没有体现,市场认可度不高,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影响农业的发展。相反,一些农业大国的农产品价格高昂却能进入我国寻常百姓的餐桌。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呢?

一、出台政策鼓励涉农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和农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发展。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条件、工资福利待遇、晋职晋级远不如区县级部门,从而导致招进来的农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和农技员只愿意在区县部门工作,不愿意到乡村基层工作。因此,要出台实策保证农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和农技员下到乡村,在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学习培训、晋职晋级明显高于区县级部门同等工作人员。让他们有优越感、乐于在农村基层工作,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对现代农民的农技培训。现在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以60、70后为主,学历低、农技知识欠缺,而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大量高学历、拥有丰富农技知识的年青人到乡村一线。因此,利用乡村的学习教育平台对农民进行农技培训和实地指导,特别是现代科技应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从而提高农民的种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队伍。

三、推动土地流转,加大农产业扶持,实现农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以传统农户为单位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催生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村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国家以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的符合农产品质量要求的粮食、蔬菜、水果、水产、畜禽、农产品的数量多少,实施精准补贴,激发龙企业的内生动力,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引导保险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的风险防控。农业产业化,由于涉及土地面积大、农作物种类多、气候条件影响大、地灾易发、病虫害多发等因素,导致投资风险大。通过引入保险业的参与,会大大降低龙头企业的投资风险,从而增加投资人的信心和动力。

五、以农业新业态,引导乡村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总书记的话,为乡村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农业已呈现新的业态,包含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民宿经济等。人们的消费模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喜欢农村田园生活的宁静、诗意、浪漫,向往乡村的原生态,贴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体味乡村文化和浓浓的乡愁。只有顺应消费群体的需求,农村产业发展才有广阔空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树立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的思想。只有让农村成为涉农专业人才汇聚的乐土,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如期实现。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迎阳乡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