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抓手

[ 作者:李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0 录入:吴玲香 ]

的十九大报告划时代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领我国农村发展的总抓手。笔者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重从三个方面抓起。

第一是“产业”,产业兴则百姓富。

未来农村的发展,绝不是简单的转移承接城市的过剩产业和淘汰产业,而是要站在未来的高度,科学规划适合经济发展现状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的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兴起了很多生态旅游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的特色小镇,走生态美、体验式经济的新路子,不仅成功地帮助很多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而且也为农村地区探究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深度融合开了好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一要确保生态美,二要围绕青山绿水做文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挖掘体验式经济、特色农业、电商经济等发展潜力,将农村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第二是“人才”,人才聚则事业兴。

乡村振兴必须要依靠有效的手段,鼓励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这种流动不是逆城镇化,而是通过有效引导将创业干事的人才、智力和资源在农村重新聚集,帮助他们发展壮大。

乡村振兴至少需要三类人,一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要选派大量学历高、专业背景强、思想进步的管理型干部充沛到县级及以下行政部门,选派优秀大学生党员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干部素质的更新将带来县、镇、村发展思路和面貌的崭新变化,也可以对现有干部队伍素质提升起到鲶鱼效应。二是心怀理想的创业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大批有志之士的到来能同时带动资金、技术、商业资源等配套要素向农村聚集。三是激活现有农村各类能人的致富潜能。农村的各类手工艺人、小作坊主、小商户,对家乡足够了解也有感情,囿于商业运作、专业知识匮乏,发展步伐缓慢。如果配套合适的扶持政策,鼓励他们把事业做大做强,则能产生非常好的致富带动效应,甚至可以成为“生态好、农村富”的主力军。

第三是“教育”,教育兴则风气正。

教育兴则风气正。如今,一些农村贫困地区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婚丧嫁娶成本高昂,透支了农村家庭多年的财富积累。农村也是高利贷、传销高发区,给农村脱贫工作带来很多实际困扰。通过乡村教育的振兴,可以有效改变乡村居民的思想认识和辨别能力,促进农民素质整体提升和乡风纯化。

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促成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正向流动。要鼓励优秀大中专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开展轮岗授课,鼓励博士、教授等高层次教育人才在农村开展科研试点、扶贫站点,通过多种渠道促成智囊智力资源流向农村,留在农村。农村基础教育的升级、职业教育的兴起、以专业合作社为单元的专项农技教育的发展等,也需要政府投入资金,大力扶持。

(作者系河南新蔡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8年01月10日03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