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具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质与优势。目前全国超过50%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化发展趋势,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引领和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要看到,农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存在产业链条短、产业之间不协调、互联互通性差、新技术应用不够、利益联结不紧密、管理不规范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融合程度较低。为此,需要从产业、技术、管理、制度、政策等方面强化融合支撑,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推动要素集聚优化和交叉融合互动发展。
一是强化产业支撑。产业是融合发展的基础。要通过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做强二产。要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带动建设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做优一产。要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智能物流等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个人定制、休闲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做活三产。要推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与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之间,农产品加工与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及配套服务体系之间,相互配套,协调发展,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衔接、互惠互利、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必须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销售、服务领域的全过程渗透和应用,贯穿到产业融合的全过程,以技术融合促进产业融合。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打通产业之间的壁垒和阻隔,带动产业链前延后伸,实现要素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增进融合,充分挖掘各环节潜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助推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创新,提高产业融合的整体效益。
三是强化管理支撑。要用系统思维统筹管理一二三产业,使之衔接更为顺畅,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要将第一产业作为第一车间来管理,严格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管理,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加工营销及监管水平。要积极开展管理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全程管理,逐步创建最快速度、最短距离、最少环节、最严控制的新型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生产经营和流通销售模式。
四是强化制度支撑。要推动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使产加销衔接更加紧密,产业链更加完整,价值链进一步提升。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建立稳定购销关系、提供贷款担保、支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打造联合品牌等,实现利益共享。积极发展股份合作,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制定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真正打造融合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五是强化政策支撑。要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切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有关财政、税收、用地、用电、金融、基本建设等各项扶持政策,使政策落实地生根、开花结果。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新政策,提出新措施,切实提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村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