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体工具上看到不少报道关于贫困山区的消息,每次看到这些报道我的心中都倍感酸楚,有种不能言语的痛,耳旁也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怎么会有这么贫困的地方?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当然,这些贫困的现象是真实存在,并不是胡诌而来。
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昨日已在成都开幕,“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几个字也成功被列入报告之中,从数据显示来看,2017年四川脱贫攻坚的重点虽仍在‘四大片区’,但脱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是现仍在脱贫路上,十八大以来实现减贫198.1万人,占全省减脱总数的50.4%,我们熟知的“悬崖村”,出行的老旧滕悌半年前已被结实的钢梯取代,这些都是脱贫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势必是要拿下。
面对四川需要脱贫的27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队伍定会迎难而上,撸起袖子,以“绣花”功夫精准发力,将此硬仗拿下。路不通,就修路,有这样一句老话,“想致富,得修路”,说明通公路是多么重要,公路是通往致富路的引导线。有了公路,就打开了脱贫的大门,那奔小康的道路还会远吗?
四川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特点与优势,要因势利导,除了发展适合各地区的产业,更要深入了解各地区百姓的思想,和他们打成一片,以对待亲人的态度对待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他们当亲人,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桥梁,有他们的信任作支撑,脱贫攻坚战这场仗胜算就大了几分。打仗不光要有好领导,更要有齐心协力的好士兵,而这些百姓就是这一群“好士兵”。
国家对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报必胜的信心,那脱贫攻坚队伍更应撸起袖子加油干,“绣花”绣的好,关键看“绣花功夫”到位不到位,一针一线,是否都用到了点子上,是否用线精准、细致入微等。总之,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仗,非用上“绣花”功夫不可,更要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气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绣好”脱贫攻坚这朵“非凡花”,展示出我们非凡的功力,更要让大家看到这幅锦绣繁华的新画卷,令人赞叹。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