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小蚁穴溃大堤 微腐虫吞沃野

[ 作者:小林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12 录入:19 ]

从纪检巡视的情况看,如今明目张胆越雷池的,少之又少了;但化大为小搞“微腐败”的问题,仍不时发生。吃喝不去大酒店了,改去农家乐;公款报销不搞大数额了,化作小发票;办私事不再开公车了,变成私车加“公油”,如此等等。(《人民日报》,5月10日)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中强调: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的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毒蛇不分大小都有毒、都伤人。“老虎”“苍蝇”都是贪、都伤民。相对于偶尔露峥嵘的“老虎”来说,随处可见的“苍蝇”有时危害更大。“微腐败”虽小,却伤根基。

“微腐虫”的腐性质。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微腐虫”的危害性犹如“蚁穴溃堤,群蝗毁田”。相对于大家知道的“大老虎”而言,“微腐虫”的群体主要以基层干部为主,这些群体看似手中权力不大,但因为他们是服务群众的直接单位,在人、财、物的管理环节,处于直接与服务对象接触,直接与钱、物接触的关键位置,其腐败行为会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这几年政府出台了很多惠农、扶贫政策,这些政策款是群众的救济钱,但一些掌握这些政策款的基层“蝗虫”却把百姓的救命钱中饱私囊、顺手牵羊。这些“蝗虫”啃食的是群众的利益,挥霍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所以,无论是“微腐虫”还是“巨老虎”,在腐败的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差别的,都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害群之马。

“微腐虫”轻小节。长久以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蝗虫?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对“小节”的清醒认识。在他们看来,认为喝点小酒、收点小礼、拿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很多“掌权者”人认为只要不太贪婪、不犯大错,小问题组织上是不会深究的。殊不知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催使他们放松了自我约束,最后终于陷进了腐败的深渊。

“微腐虫”要零容忍。古有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着,必浚其泉源。对待“微腐虫”我们不可懈怠,必须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零容忍、无死角。管住今天的一只小“蝗虫”,就可能消灭一只明天的大“老虎”。“微腐败”虽小,关系民心向背;基层虽低,事关执政之基,微腐败要重视,对“微腐虫”亮剑,严惩不贷,才能赢民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