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去一个刚摘帽的贫困村采访,谈起脱贫经验,村里的第一书记笑着说,“一句话,送米面更要送观念。”
两年前,这位第一书记刚到村里,入户了解情况,老乡见他没带米没带面,夹着个本本来见面,“一看不像好干部”。然而,正是这个本本,挨家挨户地记录下了致贫原因,总结出了脱贫办法。接着,召开村民大会,制定脱贫方案,彻底摈弃“等靠要”的旧观念,激发内生动力,依靠贫困群众的辛勤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群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现实生活中,人往往爱“鱼”,不爱“渔”。究其原因,饭来张口省事,自己动手费劲。长此以往,思想的惰性越来越大,精神的贫困越来越深。于是乎,不愿摘穷帽、乐当低保户,“我穷我有理”成了脱贫攻坚中的“思想堡垒”。所以,对于贫困村而言,恶劣的自然条件只是外因,而落后的思想观念才是内因。
不清扫“思想堡垒”,难走上小康大道。这就需要扶贫干部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多交流,将问题记在本上,把困难记在心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输送“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大志气,让贫困户动起来,结合扶贫政策,使“我要脱贫”成为奔小康的思想保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3日05 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