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温暖”送到手上更要暖到心里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18 录入:吴玲香 ]

记者日前到北方某县采访,适逢当地例行启动春节下乡慰问活动:领导分头率领几队人马,驱车几十或百余公里,把一袋米面送到困难户家中,寒暄几句,握握手,拍拍照走人。见此情景,一些群众不禁嘀咕:送袋面,这么大阵势,面钱还没车子加油钱多。一句话道出了群众对年关“送温暖”形式化、表面化的看法。(2月11日 新华网)

近年来,每到逢年过节,各地各单位就会派人去困难群众家中开展送温暖活动,把钱物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受到了困难群众的好评。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单位却把“送温暖”当成了一项任务,与慰问对象握个手,寒暄几句,随行人员拍个照,就匆匆走了。这种类似施舍的“送温暖”方式,让困难群众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实,对广大困难群众而言,他们并不是仅仅指望着党员干部在过年过节时给自己送点慰问品,更希望干部们能真正坐下来和自己拉一拉家常话、讲一讲烦心事,真正了解自己的困难所在,给一些实际的帮助。可以说,逢年过节才前呼后拥送米送油走个过场,这种“送温暖”实非群众所需,甚至是本末倒置。

“送温暖”应真正把困难群体的冷暖放在心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扶助,不仅要送上群众眼前急需的生活用品,更要送上脱贫资金、致富技术、发展能力,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让他们获得实惠,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温暖。同时,“送温暖”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变“一阵风”送温暖转变为制度化的救助帮困,为需要长期帮扶的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救济,全面提高困难群众自我脱困的能力。

雪中送炭方见真情。笔者以为,“温暖”不但要送到困难群众的家中,更要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儿上。说到底,“温暖”送到手上更要送到心里。在此,笔者希望干部们在“送温暖”的时候能真正坐下来和困难群众拉一拉家常话、讲一讲烦心事,真心诚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只有先把板凳坐热了,才能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中。这,才是民心所盼!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