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不能只是送钱送物

[ 作者:杨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26 录入:吴玲香 ]

在中部一个深度贫困县采访,县里干部抱怨,省里分配光伏扶贫指标,每个深度贫困县平均分,虽然都是深度贫困,但各自情况不同,排排坐,分果果,看似公平,实则不公。(3月25日 人民日报)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帮扶到底该如何帮、怎样才能做到精准脱贫,是关系到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事。笔者以为,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着眼于扶“志”和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用好用活相关帮扶政策,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就业扶持等多种措施,斩断“穷根”,而不是搞动不动就送钱送物,给吃给穿的假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那些因病、因年龄大而失去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当然需要给一定的钱物,并通过低保兜底、住房重建、合作医疗等措施予以保障,但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但缺乏技术,或只想安于现状,习惯伸手要,不愿自己做而导致贫困的人则要从治“愚”着手,从“立志”着手,从改变“观念”着手,通过学习培训,教给他们勤劳致富的技术和志向,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的。如果只是简单地给钱给物,钱物用完了,贫困还会依然如故,同时还滋长了不正之风,使脱贫攻坚陷入困境。

脱贫攻坚不能只是简单地送钱送物。动不动就送钱送物其实是帮扶干部的作风问题,是官僚主义的表现。究其原因,一是对脱贫攻坚不上心,帮扶工作不是先了解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然后精准施策,而是下车伊始,不搞调查研究,只讲帮扶过程,不讲帮扶结果;二是对贫困群众缺乏感情,不是实心实意地帮扶,让贫困户真正脱离贫困,而是敷衍塞责,图完成任务了事。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做到对症下药、精准到位。要拿出硬措施,培育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恢复和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形成脱贫长效机制;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少一些表册资料,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少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高灯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