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一位扶贫干部揣着钞票、拿着白面来到贫困户家中慰问。然而,老乡摆摆手,拒绝了。“吃救济,饿断气。我不能要。”这可真新鲜啊,头回听说送钱还不要的。然而,细想一下,这还真不是个坏事。这位老乡多有志气啊!有志气,将来这贫脱得才能扎实。扶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但这不等于说让干部干得热火朝天,贫困户在家坐着拿钱。其实,要钱的扶贫简单,不要钱的难。这对政府的要求也更高。给钱给物容易,给有效的脱贫方法才难。(人民网)
扶贫,即扶起困难群众。不仅需要我们的扶贫干部用心“扶”、努力“扶”,更需要困难群众自身用力“起”。只有将“扶”和“起”结合起来,才能早日实现脱贫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干部扶贫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给贫困群众送钱、送粮、送衣,表面上看起来是关怀“到位”,实则只会让贫困群众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怠惰思想。况且对扶贫干部而言,扶贫“易”,精准扶贫“难”。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笔者认为应满足三点:用心、动脑、勤关怀。扶贫首先不应只是“走过场”,而应认真用心、扎扎实实地认识到扶贫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身到扶贫工作中。其次在扶贫过程中,不应满足于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扶贫,而应在摸清情况、找准问题之后,积极思考,“对症下药”,研究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扶贫方案,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最后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勤关怀、善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所谓物质扶贫一时,思想扶贫一世。脱贫工作纵使有了扶贫干部的百般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困难群众自身也要有股“硬气”。当今国家政策如此大好,如果一味只等着“张口吃”“伸手要”,政府就算投入再多的钱,贫困户也会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贫困的帽子恐怕一世也摘不掉。“输血”输的再多,假如自身“造血”功能尽数丧失,输来的血又能维持多久呢?“人穷志不穷”,就如新闻中那位拒绝吃救济的老乡,他身上那股子志气不仅让现场干部敬佩,更让大家看到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希望。
扶贫,不只是政府机关的任务,更是全国干部和困难群众同心同力,大步迈向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犹如小时候的游戏“二人三足”,只有我们的扶贫干部和困难群众同时大步向前跑,才能跑得快、跑得远,假如哪一方赖在地上不动,任凭拖着走,终究也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作者地址: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